12.25.2006

关于组建一见如故民间专家顾问团的若干决议草案 1.0版

欢迎大家踊跃报名!!

一见如故专家顾问团第一任团长 愁容骑士
一见如故专家顾问团第一任中央政治局常委
(按拼音顺序排列)
danchaofan
dela
Fishingsnow
woodbird
zoe
一见如故专家顾问团办公室主任 ygxz
一见如故专家顾问团办公室助理 acutemm 林子

目前拟开设的分会团有:
一见如故民间哲学专家顾问团 团长虚位以待
一见如故民间政治学专家顾问团 团长KGB
一见如故民间经济学专家顾问团 团长renrenzhenzhen
一见如故民间社会学专家顾问团 团长discord
一见如故民间性学专家顾问团 团长pkuheihei
一见如故民间历史学顾问团~ 团长虚位以待
一见如故民间金融专家顾问团 团长马克思
一见如故民间房地产专家顾问团 团长Antiya
一见如故民间能源专家顾问团~~ 团长bigbirdliu
一见如故民间站务组专家顾问团 团长smartstar
一见如故民间处男专家顾问团 团长parabola
一见如故民间熟女专家顾问团 团长洛之秋
一见如故民间AV专家顾问团 团长discord
一见如故民间文学专家顾问团 团长coolchanger
一见如故民间屎学专家顾问团 团长KGB (兼任)
一见如故民间战略管理专家顾问团 团长Anonymous
一见如故火星旅游开发顾问团 团长lastdance

其他科研机构:
一见如故民间兔类繁殖、饲养、保护委员会 名誉会长KGB
一见如故民间女权主义研究中心 理事长millren
阅读全文...

12.24.2006

YJRG 新浪博客圈成员资料(暂存版 20061224)

yjrg的sina博客圈正在统计各位参加者的详细信息,更新原则为“姓名”部分为各位在
yjrg的主ID,“地址”部分为各位的主blog地址。主ID和主blog地址都只能填写一个。请大
家仔细查看各自的yjrg id和blog address是否正确,如果有什么问题请即时与
zhyagao@yjrg联系或者给我发email: zhyagao(at)gmail.com 。下述已经加入yjrg 新浪博
客圈的,请将您的yjrg id和blog address尽快告诉我。

拖泥带水 http://blog.sina.com.cn/u/1400241623
lengyu http://blog.sina.com.cn/u/1068888087
凌风 http://blog.sina.com.cn/u/1270046821
无名 http://blog.sina.com.cn/u/1458889321
lgseeku http://blog.sina.com.cn/u/1471601790
内圣外王 http://blog.sina.com.cn/u/1457694652
luof http://blog.sina.com.cn/u/1270142662
holysilence http://blog.sina.com.cn/u/1462207765
猪八戒 http://blog.sina.com.cn/u/1270148674
糨子 http://blog.sina.com.cn/u/1232024795
FDMAJIA http://blog.sina.com.cn/u/1270221134
Phantom http://blog.sina.com.cn/u/1270549522
wuqq http://blog.sina.com.cn/u/1400022884


以下是部分已知的id以及主blog地址,如果有问题也请与zhyagao联系:
parabola http://hexun.com/parabola
zhyagao http://paraparanoid.blogspot.com
洛之秋 http://lzqcxd.blog.sohu.com
KGB http://blog.sina.com.cn/m/kgb
lastdance http://andrain.yculblog.com
Tabgatch http://poem.anyp.cn/
htmengying http://hantangmengying.spaces.live.com/
parabola http://hexun.com/parabola
愁容骑士 http://scowlyknight.spaces.live.com
braveplayer http://spaceking.bokee.com/
yinyizhe http://blog.sina.com.cn/u/1227740385
阅读全文...

12.22.2006

做个备份

DRI stuff...
http://dri.freedesktop.org/wiki/Buildinghttp://dri.freedesktop.org/wiki/Building

Edgy下的xgl/Beryl
http://wiki.beryl-project.org/index.php/Install/Ubuntu/Edgy/XGL
阅读全文...

12.17.2006

铺天盖地、浩浩荡荡的吴莹莹们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到目前位置,中文媒体关于吴莹莹的报道,先后透露出关于吴莹莹的下述信息:


1.美女”

这是互联网时代最吸引眼球的关键词之一,并且,被媒体工作者们毫不吝惜的安在了吴莹莹的头上。可是说老实话,我通过sohu 上吴莹莹的博客看到了她的照片,对于她是否是美女的话题,我只能说她的眉眼轮廓尚且清晰,第二性特征尚且分明。


2.北师大心理系大四高材生”、“美国斯坦福大学硕士“、”2003年以514分的高分从成都石室中学考入北师大“

深挖一下细节我们可以发现,2003年北师大在四川省的录取分数线是文科587、理科590,暂且不去计算北师大心理系的录取分数线要比学校统一分数线高出多少分来,也不去探究她是否只考了499分,是凭借高考“特长生”的身份获得了15分的加分凑到了514的分数,单单是这587514的差距,就足以从一个侧面表现出高材生至少在高中阶段,至少在应付考试和making scores方面的特长不是特别突出。此外,”美国斯坦福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说法更是存在疑点:第一,吴莹莹尚且在北师大读大四,不可能拿到大学本科的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而没有大学本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是否有可能被美国大学吸收入读研究生?第二,退一步说,就算是她目前已经是斯坦福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了,可在没有参加毕业答辩并获得通过之前,只能是“硕士研究生”而不可能是“硕士“,因为她还没有得到这个资格。那么新华美通的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把这个子虚乌有的硕士帽扣在她的头上?最后让我们来分析这个“高材生”的称号。先撇开她高考成绩的514分不论,但看她在大学期间的表现,据她的朋友(在2楼一间宿舍,几位吴莹莹同班同学)说:“吴莹莹是大二从理科实验班转到心理学院的,再加上她平时比较忙,很少来上课,大家都不太了解她,也不知道她在做什么。”很少来上课,或许可以理解为她经常逃课,和同学老师的接触比较少。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在校人际关系差、不经常上课的学生就一定不是高材生;正好相反,木讷少言、平时逃课无数而一到考试就拿很高分数的“天才”高材生在中国比比皆是,平均每所高校都会有几位。我只是很好奇,想知道写这篇报道的、称吴莹莹为“天才”“高材生”的人,究竟是凭什么给她安了这样的帽子,是吴莹莹的高考成绩、是她经常逃课的事实,还是她那并没有被公之于众的大学成绩单?


3.“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总决赛银牌“,“ACM会员、ACM亚洲区协调人、ACM亚洲区执行主席“、“一百项发明和三项国家专利”

首先来看看她在ACM到底担任什么职务。在ACMICPC)行政总监威廉姆·鲍彻写给吴莹莹的一封英文证明中,注明吴莹莹担任的职务是“亚洲区中国记者及亚洲负责人助理”,落款时间为2006412日。那么,一个助理和一个“主席”或者“协调人”,这差距未免有些太大了,到底谁在撒谎?Topcoder网站上对吴莹莹的介绍是,她”is a member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毫无疑问,这个她的确是ACM的会员。可ACM会原的资格是如何获得的?“每个人交一年几十美元的会费就可以享有会员权力“。

其次是这块银牌的来头。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是以成员组队的形式进行的,2005年吴莹莹所在的北师大代表队的确参加了第29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的比赛,但它第一并不是“总决赛“而只是成都赛区组委会的分赛,第二吴莹莹所在的北师大代表队中有一位选手叫做唐文斌,当时只是绍兴一中的高三学生,是以“北师大实习生“的身份参加比赛的。ACM赛程规定参赛者只能是大学生,因此北师大队不具有正式参赛资格。北师大队只是在经过时任ACM亚洲区组委会主席的黄金雄的特批后,以特别邀请队的形式参赛的。他们得到的成绩因此并不有效,银牌被追回。ACM官方网站主页上证实,当年中国赛区成都赛点成绩列表124名上没有北京师范大学队伍。也就是说,首先吴莹莹参加的并不是“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亚洲总觉赛“而只是”成都赛区“的比赛,其次他们并没有获得这块银牌,因为他们并不具有参赛资格。

第三来看看她的这一百多项发明和三项国家专利。这一百多项发明无从考据。说说国家专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我国的“专利”分为三种: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任何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只要满足专利法的要求,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和“新颖性”这三性的要求并缴纳一定费用便可以通过注册,成为有效专利,享有二十年的专利保护。我不是知识产权法领域的专业人士,对判断吴莹莹的几个专利是否真实有效的满足这“三性“要求缺乏必要的IT方面的技术知识,因而无权置评。但我知道的是,我掌握着一种独特的叠纸飞机的方法,只要我愿意,我可以将此种方法申请专利,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一系列国内法和国际公约的保护——我没有这么作的原因只是,申请并维护专利要花钱,而并不是所有的专利都会产生经济效益。那么,我何必为了吹嘘“自己掌握一项国家专利”而作那么不划算的事情呢。


4.“Topcoder亚洲区副总裁“

这又是个大大的噱头。跨国企业、美国高新技术企业,好大的帽子。可是Topcoder网站上对吴莹莹职位的描述是Vice President of Operations for TopCoderin Asia,翻译过来大致是“Topcoder亚洲区运营部门副总裁“。先不论她是程序员(虽然是心理系的)怎么跑去运营部门作副总裁,光是”运营部门副总裁“和”亚洲区副总裁“,仿佛“猫“和”熊猫“一样,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到底是媒体工作者英语水平不高犯下的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的忽悠你没商量呢?



本文所关注的并非在于媒体的失实报道和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的探讨,也并不是在询问当前教育体制下是否有黑幕和不公正现象,也不是将此事作为一个营销案例来分析Topcoder的商业运作和作为小白鼠被玩弄的吴莹莹同学。而是这么铺天盖地、浩浩荡荡的吴莹莹们前仆后继出现在公众面前,到底意味着什么。成功是每个人都深切渴望着的东西,可没有把板凳坐穿的决心,没有几年乃至十几年青灯古卷面壁苦读的硬功夫,光有要出人头地的万丈雄心,只怕差得很远。浮躁的心态让人头脑发热,总觉得好莱坞编造的一夜成名的美梦就是真实一般。小小年纪、履历不够,拔苗心切之下就顾不得伦理道德职业操守,干脆生编乱造胡乱往自己脸上贴金,硬生生冲别人喊:看我吧,我配得上这一切!或许一时间歌舞升平,被当作少年早成的成功者捧着,高高在上心满意足;瞬间的新鲜过去了便重重摔在地上,灰头土脸重又“泯然众人矣“——原本就没有那么超群的实力,原本就配不上那么高的荣誉和地位,早晚要回到本该属于的地方的。我们有激情,有梦想,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肯把板凳坐穿的决心,没有扎扎实实做事的态度。吴莹莹们浩浩荡荡铺天盖地,满世界都是她们的身影的时候,我们先不要急着为她们叫好,不妨多问一句:下一个吴莹莹会是谁?


阅读全文...

11.28.2006

simp server for unix 配置教程

现在大多和朋友通过msn messenger联系。可是msn messenger在互联网上的消息传递是明文发送的,因此在理论上存在被公司网管、进而老板发现的危险,奖金堪虞:-( 安装第三方加密软件simp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提示,要想使你和你朋友两人之间的msn messenger信息传递被加密,双方必须都安装这个simp,有一方没有安装,加密就无法实现)。

for windows版本的simp是simp lite,安装配置就不多说了,比较简单。现在说说for linux版本的“simp server for unix“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首先是安装simp server for unix所需要的libstdc++包,ubuntu下运行
$sudo apt-get install libstdc++6-4.0-dev

然后下载simp server for unix,地址是http://www.secway.fr/us/products/simpserver/download.php,针对你的计算机型号和系统选择对应的软件。

cd /usr/local
tar xvf (下载的simp软件所在的位置)/simpserver-2.1.0-linux-x86.tgz
# simp要求安装在/usr/local位置下,如果安装在别的地方,运行程序的时候会提示错误
cd simp
cd bin
ls
会出现绿色的simpserver,就是它了,运行一下看看是否成功

如果成功,将它放入/usr/bin目录下
sudo ln -s /usr/local/simp/bin/simpserver /usr/bin/simpserver
这样需要使用加密的时候,在命令行中输入simpserver,就可以啦

simpserver运行后,还有最后一个步骤,在聊天软件中配置使用simp提供的加密端口。 SimpServer默认提供SOCKS4的代理,端口针对不同的聊天软件有所区别:msn messenger是 11863,Yahoo是 15050,ICQ是15190, AIM是15191 (别找了,simpserver不支持QQ,遗憾吧...不过上班族基本上用QQ的也不是很多吧,呵呵)

以我的gaim为例,打开gaim——帐户——选择你要加密的msn帐户——编辑帐户——高级——代理选项——SOCKS4。地址输入127.0.0.1,端口输入11863。(其他IM分别对应上面提到的端口)。确定,退出。


如果你能看到这个图片,那么恭喜,simp加密成功!

我的msn是zhyagao[at]hotmail.com,欢迎交流:)
(http://paraparanoid.blogspot.com)


因为俺是菜鸟,所以还要问各位一个问题:如何让ubuntu在启动的时候自动运行这个/usr/bin/simpserver程序呢?呵呵,如果能让它在启动的时候自动运行而不是每次都要手动启动的话,就更完美拉!
阅读全文...

11.26.2006

firefox的extentions 小全

adblock plus
all-in-one sidebar
autoformer
backgroundimage saver
bettersearch
blogger bar
chatzilla
deepest sender
del.icio.us Complete
fasterfox
firefox google bookmarks
firefoxmenubuttons
flashgot
gmail manager
gmail space
google toolbar for firefox
greasemonkey
mediawrap
minimize to tray enhancer
Orkut scrapeasy
Orkut scrapper
quick locale switcher
search engine ordering
search engine wizard
stumbleupon
switchproxy tool
tab mix plus
viewsourcewith
阅读全文...

11.20.2006

《去年在马里昂巴》 天骄

去年在马里昂巴

天骄

天气一直没有好过
你坐在阳台上看一本关于我的书时
就下起雨来
我在你背后的沙发里写诗或喝茶
去年夏天在马里昂巴
你结婚的第二天
我们在第五层楼的过道上相识了
那时你和我一样
闲得发慌,没事可干

那是在火车上
经过了几座城市之后
你走进车厢坐在我的对面
摘下手枪放在桌上
我所说的去年夏天就是现在
没人做声
你低声说马里昂巴
马里昂巴
就下起雨来
教堂里除了我们
一个人也没有
你披着黑色的风衣
把枪口移向我

我把想说的默念了几遍
就向你走去
去年夏天在马里昂巴
你结婚的第二天
我们在火车上闷头抽烟x
那时我们都这样
闲得发慌,没事可干
你坐在阳台上看一本关于我的书时
火车真得开了

我在书里攥紧你的手
什么也不说

1987.12
阅读全文...

10.26.2006

奇怪,我从来都没看过古龙...



中华牙膏,您的测算结果:





古龙


21%

这个区间是比较正常的,看来你已经有了掌握神韵的感觉喔。





金子


17%

这个区间是比较正常的,看来你已经有了掌握神韵的感觉喔。





刘墉


6%

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实话说吧,这就是凑数的,呵呵......



有意思,我也要去试试!


阅读全文...

10.14.2006

春梦分析兼评大葱的梦

大葱在bbs上说他做了个梦:

昨天梦到了一个初中女同学
奇怪的是头一次梦到她
而且也不是我的暗恋对象阿
多么深刻的记忆阿
我觉得恐慌和沮丧是梦中的感觉
醒后有点释然和惆怅
这种事情怎么能少得了我,我跳出来了!曰:

我有一次做春梦,对方是大学的一个女同学,身材很好个子很高也很漂亮,我们naked touched kissed,但是在最终在插入她之前梦里的我却选择了停止。然后我就醒了。

(背景介绍:我大学四年没有和她说过一句话,也从来没有任何交往。只是在毕业后2年了,才突然反应过来,原来她是个很漂亮的女孩,是个恋爱的好对象)

我清楚地记得在梦里选择停止之后,“我”的感觉是很释然,甚至有些暗暗的高兴的。虽然醒来之后回想这个半途而废的春梦,郁闷得要死——为什么就没能进入她呢。

彻底清醒之后仔细想这个梦,才明白,原来性梦中也有自己的焦虑作祟的:和差不多所有的男人一样,我会担心于自己的性能力,是否早泄是否时间过快,如果是的话,会被她笑话吧。所以在梦里的“我”宁愿选择停止,这表示
1)我对自己的性能力不够自信;
2)我是个犹犹豫豫不够果断的人,凡事优柔寡断;
3)就我的性格来说,一件事情除非我有相当大的把握,否则宁肯不去做

这是Floyd教给我的分析方法,虽然我不知道这是否歪曲了大师原本所试图表达的意思。


在你这个案例中呢,恐慌和沮丧大概是在说,初中的你刚跨入青春期,和所有那个年级的男孩子一样,对异性有朦朦胧胧的憧憬和好奇,但更多的是由于对女性了解不足和自己缺乏自信带来的恐慌,以及虽然内心有需求(性的渴望)却受到客观环境制止的沮丧。

醒来后的释然就容易理解了:还好那个女孩子不是我的初恋对象,我没喜欢过她,在梦里也没做过对不起她的事情,我不是个坏孩子。惆怅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是:他妈的,这是我的梦,为什么我在梦里都做不了主,强J她!二是:从这个本来不是自己初恋的女人联想到自己情窦初开的黄金时代...

阅读全文...

乱弹 Freud

超我对自我/本我的压抑,超我代表了社会主流的道德和价值观,要求“我”无条件的服从。从而,所有个人都没办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生活。而自我/本我的意志只有通过诸如梦境等非常隐讳的手段表现出来,其内容虽然是最真实的自我的反应,却在被超我遮蔽了的“理性”的人来看是那么荒唐和不真实,以至于就像假的一样了。
(偷偷说依句,Freud对自我/本我/超我的三分,是有争议的,而且也有过于公式化之嫌。我宁愿将它简化为超我和自我两部分)

Freud举得最经典的例子是Oedipus,索福克勒斯笔下著名戏剧的主人公,一个的弑父娶母的英雄。一切男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这种Oedipus情节的。

Freud还说,童年时期的经历会对这个人的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Freud牛逼啊,他影响了随后整个20世纪的西方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界。人们开始反思,从前认为是“变态”和“精神失常”的行为,比如神经病患者,在普通人看来这些神经病是精神不正常的人,他们举动反常思想偏激,不接受大家普遍公认的价值标准和道德体系,成了异类。可是换个角度,这种社会公认的价值标准和道德体系恰恰就代表了“超我”对自我/本我的压抑,让真正的人之自身无法释放,从而带来最关键的概念:“异化”。其实从神经病患者的角度来看,正常人才是神经病,他们每时每刻都要昧着自己的良心、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做很多事情。

Jack Nicholson的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飞跃疯人院)讲的主题就和这个有关。社会主流思想代表的“超我”对自我/本我的压迫,和觉醒后的人的反抗。当然,更牛逼的是后来被Satre和Marcuse批判的吸收继承,作为法国存在主义思潮和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性人物,他们二人成为60年代欧洲学潮动乱的两大精神源流...不过这就说远了。

但话说回来,如何抗拒(超我所体现的)社会对自我的压迫,避免“异化”,这个问题到现在还不过时。甚至不妨说,从Oedipus时代,甚至从人类获得自我意识的远古开始直到现在,这一直就是人类的永恒主题之一。

阅读全文...

10.12.2006

又一组攻防

Hume的怀疑论
On Human Nature by David Hume

1.人的一切观念只能来自于观察,包括对自我内心的观察
2.因果性观察的内在矛盾无法避免,即观察次数只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从有限的观察次数中推导出“A为B之因”的因果关系之必然
3.理性推理仅仅是出于习惯,它无法证明自身的合理性
4.由于缺乏合理性的根据,所以我们进行因果性推理的方式只能是因果性联想



Kant的回答

1.人的知识要么来自经验世界(a posteriori),人主观可感受到的现象世界;要么来自先验世界(a priori),是先于经验世界的知识
2.关于逻辑推理的知识来自于先验世界,它无需要经过经验世界的证实
3.尽管科学的形式是逻辑的,但其内容却来自经验世界
4.科学的任务是解释经验世界的现象,而非先验世界。
5.包括“科学”在内的一切观念都分别是由一系列条件构成的,成为界限。一切观念都只有在界限的范围内才是有效的,将一个观念运用于其界限之外便是滥用。

在这里Kant进而提出,经验世界归科学,先验世界归上帝。
阅读全文...

10.08.2006

Malena


Malena,《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很久没看过这么美的电影了,直让我想起大约5年前看的《对她说》。

可是很不幸,现在的我心绪不宁,没办法静下来敲字。

或者我需要点一只烟... Posted by Picasa
阅读全文...

10.01.2006

《经济学人》杂志对日本换相的评论

The Economist 06年9月16日对日本首相大选的结果作了一些评价。

小泉纯一郎(Junichiro Koizumi)的三大(阶段性)成就:
1 改组日本政治格局
原本日本是个一党专制的国家,LDP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日本自民党)通过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秘密机会,以公众无从知晓的方式暗自较量来选出党魁。小泉的当选则是2001年在LDP内部选举中先是赢得了自民党党员的多数支持,随后迫使党内大佬们不得不接受这位地位低下的后生首相。随后他更是连续在四次直接面对选民的投票选举中胜出。
2 日本邮政储蓄体系的私有化
以往日本邮政储蓄体系往往是政客将公众积蓄转移到支持其上台的财阀手中的工具。此次邮储改革虽然由于受到党内保守派的顽强抵制,而不得不延期以及部分实施,,但至少小泉已经开始涵洞这一组原本牢固不可破的“铁三角”关系——商界、官僚机构、自民党——加强对政府的控制,一定程度上遏制奢侈和低效率的政府开支,着手应付日本惊人的公共部门负债。
3 国际事务
小泉当政时期,日本至少部分地实现了它在国际事务中所渴望扮演的角色。

  • 派遣维和部队进驻伊拉克,是日本50年以来第一次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 与美国合作,加强日本军事防御力量,进一步减少在国防事务上对美国的依赖
  • 试图重新撰写日本宪法(重修日本宪法是小泉的“崇高目标”);声明日本有权参加集体防卫行动。日本维和部队目前仍然受到高度限制,无法合法使用其武装来保护外国公民或协助盟国军事行动。
小泉纯一郎撼动了自二战以来人们安之若素的关于日本的传统观念。他打击了一系列保守势力:自民党内的大佬们,政府官员们;将和平宪法和非军事化强行加诸于日本的1945年的胜利者们。然而问题时,这些举措是否有益??也许孝泉就是现代版的明治天皇:他在19世纪60年代晚期从幕府将军手里夺得权力,引领日本走上现代化之路。然而明治维新并未能持续很久:一股新崛起的政客寡头和军人势力迅速将天皇的权力据为己有了。

继任者:安倍晋三(Shinzo Abe)
安倍和小泉一样,当选首相时过于年轻(51岁),看起来缺乏锻炼。但他不像小泉那样是个勇于打破陈规之人。尽管安倍出自小泉阵营,被视作改革派,但他从未表现出改革派的勇猛斗志出来。此外他也没有小泉般的个人魅力。这些都让他的首相之旅充满危险:也许一方面它无法如小泉一般得到公众如此高的支持,另一方面他能否像前任那样依靠个人魅力驾驭仍然是一盘散沙的自民党,推动日本改革持续下去,也是未知数。
但安倍也有胜过小泉之处,尤其表现在国际关系方面。他已经明确表示当选后会继续推动重新修订日本宪法,但不会因此而导致中日关系失控,避免在诸如小泉一再参拜靖国神社等事情上激怒中国。

阅读全文...

9.25.2006

成熟


男孩到了一定年龄,对一切公然失去了兴趣,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好奇心旺盛,不会再凡事都问什么,不会再对未知充满渴望和梦想,开始惧怕接触陌生世界和人,灵性、创造力和活力消失不见,扎起领带过上循规蹈矩乏善可趁的生活,灵魂烂掉,放慢脚步缩进厚厚的壳里,以“稳重”的名义谋杀自己,过大多数人都在过着的日子。

于是我们说,这个男人成熟了。

女孩们不会喜欢幼稚的男孩,她们只对成熟的男人情有独钟。

阅读全文...

疥疮的故事

04年4月份,好好的突然发现手背长了几个小红疙瘩,很痒。开始以为是蚊子咬的,挠挠挠,没当回事。但随后小红疙瘩越来越多,手上的很多长在手指之间的缝隙处,前胸、腹部、大腿小腿渐渐的都长了,最惨的是dd附近也钻出了一些,红疙瘩比蚊子包小一些,但更痒。又怀疑是跳蚤,但很快也把这个可能性给排除了。

郁闷阿,难道是性病?哭,我还没有不洁性生活的经历,要是就这么糊里糊涂的得了病,损失就太大了。没办法,硬着头皮去医院挂号,看病,皮肤科。

大夫是个女的,挺年轻,长得还挺漂亮。俺红着脸进入,跟大夫说:医生,我发现身上长了这些小疙瘩...

医生看了看我,看了看我手上的包:“什么时候发现的?”
“一个月前”
“别的地方也有么?”
“有。前胸、肚子、大腿。”
“掀起衣服让我看看”

为了治病,我的纯洁就这么没了....


医生颇冷静地检查了一阵,然后抬起头,果断的看着我,目光敏锐,神情严肃,一副哀其不幸怒气不争的样子。

汗。。。难道最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我开始发抖,流汗,心想不要啊,要是真的得了那啥,我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回西门门口的烧烤店去,那家的牛板筋太香了,我得往死里吃个够,然后彻底舍弃对人世的一切留恋。但就是死了也不瞑目啊,俺也没干过那种出去勾搭mm或被勾搭的成功案例,怎么就这么不明不白的中弹了呢?会不会传染给我mm啊,她还陪我来医院的,要是把她也给传染了,欠她的这辈子我也没法还清了...

“你这是疥疮。”

“啥?!”我当时就要哭了。这名字从来都没听说过,虽然从名字来看应该没有AIDS那么可怕,可都又疥又疮了,估计也和淋病梅毒差不多了吧。无语问苍天!我的一世英名啊!!眼前突然一黑...不行,我得坚强的站着!

用尽全身力气尽量稳住情绪,要镇定,man! 装作满不在乎的对大夫点了点头,问:“那,请问我应该怎么办?”脑中迅速闪过了烧烤店、网上看过的跳楼的录像、mm的脸...

大夫仿佛冷笑了一下,低下头去在病历诊断书上一顿狂写,根本就不看我:“不用在这里买药了”(我心一阵抽搐....难道她下一句要说“想吃点啥就吃点啥吧”?!完了,疥疮是不治之症!!!!)

医生的声音继续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回你学校附近的药店,买几管硫磺软膏擦全身,两个星期就可以了”

........啊??硫磺软膏???没听错吧??

医生继续说着,这次声音来源地近了许多:“药店也就不到一块钱一管,你就不用在医院药房买了,学生也没什么钱。你这就是被别人传染的,擦两个星期硫磺软膏,把你所有的衣物包括床单被罩都好好洗洗消毒。要是两个星期后还没好,就再来医院看看”。

哭...原来我还活着!原来不是因为个人生活作风问题,hiahiahiahiahiahiahia!




回去擦了两个星期硫磺软膏,疥疮就治好了。除了硫磺的味道很刺鼻,比较郁闷——衬衣衬裤上的硫磺味到过了半年后还很明显——不过这件事真的很诡异:我认识的所有朋友都没有得过这东西,我平时也不接触陌生人,都不知道是被谁传染的,而且这么长时间我都没有把自己的疥疮传染给其他人,连我mm都活蹦乱跳好好的。

不管怎么说,我的生活作风正常!哇哈哈哈哈哈哈
阅读全文...

有时间记载的最早欧洲印刷品



有时间记载的最早欧洲印刷品,雕版印刷的St Christopher像,制成于1423年。
图案下方的文字为:“无论哪一天你见到St.Christopher像,你都能在哪一天避免死亡的威胁”。 Posted by Picasa
阅读全文...

9.20.2006

昨晚的梦

是在高中。应该是小学时候六年一班的教室,可发生的事情却明明是在高中三年四班的。这两个都是我的初恋所在的班级,我们小学和高中同校(我小学在六年二班,高中在三年十班),初中同班。初恋她从来没有出现在我的梦中过,包括昨天晚上;可是梦的场景却发生在她所在的班级,而且代之以Arendtmm。于是我认为,Floyd又在和我开玩笑了。


大致的情况是:捡到一只数月大的小老虎(忘记了是怎样捡到的,梦里没有交代),于是和初恋决定偷偷养着他。在有一次我们作间操的时候,老虎不听话从初恋怀里跳了出来在操场上乱窜,终于被警察和保安强行用麻醉针捕获。(奇怪的是作完广播体操后列队向会走的时候,我又看到那只“老虎”一眼:他被制服在地上,变成了一头牛,前后蹄都用标准的跪姿...)回到教室后初恋心神不宁,表现地很慌张,终于决定去(动物园)监狱陪伴他。我一番劝说无效。她向我借一个硬币(5角)作路费,然后就推开门走了。

梦里的情况应该是,随后的几年内我都和初恋、和那只小老虎失去了联系,很是想念,于是买通(动物园)监狱的一名工作人员,向他打听初恋和小老虎的情况。他寄给我一盘录像带,说这是当年A女刚进园的时候照的——她申请入园后就被园方按照她的意愿,和老虎关在一起。只有这时的资料了。随后初恋和那只老虎被关在哪里,境况如何,就再也没有人知晓了。

播放录像带,我惊奇的发现,初恋变成了一只母狐狸,只有眉眼依稀能看出人的模样来。她和那只小老虎纠缠在一起,小老虎已然大了好几圈,成了只体格壮硕魁梧的成年虎,完全不是开始时可以揣在怀中上间操的大小了;只是乖顺温和的样子早已消失不见,充满乖张的戾气,也完全不认得做了狐狸的初恋;只是将头埋在她胸前狠命的啜奶头——初恋奶头附近的特写鲜血淋漓:抓伤、咬伤的伤痕,且他的吮吸动作非常夸张,初恋奶头附近的组织也跟着膨胀或萎缩。初恋充满慈爱地望着已经毫不认识她、却仍在狂辍奶水的身材魁梧的“儿子”,半是欣慰半是辛酸的复杂表情...录像带戛然而止。

分析:
1.六年一和三年四班都是我初恋情人所在的班级号,看来在梦里我是将初恋情人和Arendtmm画上等号了。这很奇怪:初恋情人和Arendtmm几乎是完全相反的两种类型,无论从身材、气质、性格、所学专业或是人生轨迹来看都不一样。此外我当年那么深的喜欢过初恋情人,可是却对Arendtmm了解很少,这也让我很费解为什么会把这两个人的角色给颠倒了。(也许是因为上次我做了一个梦,把梦的内容记下来发在freeheart了,遭到arendtmm友善的嘲笑——或者因为我在梦里就提前认识到在醒来后我会把这个梦记下来发到bbs上,于是联想到上次被arendtmm友善的嘲笑的事情来了?)

2.按照Floyd的说法,我在梦里也安排自己的初恋情人走进这个班级,和我坐在一起。我在14岁的时候暗恋上了她,辛辛苦苦的恋了4年,Floyd说,这将会对成年后的我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3.又出现了一个“儿子”,应该是在暗示着我原本是多么希望能和自己的初恋有结果,结婚生子,共度余生。在梦里这个人不是我的初恋,而变成了arendtmm,似乎是因为我在潜意识中已经不愿再去回忆和她的感情经历——那的确是很忧伤很痛苦的过去。可不论怎么样,我和“初恋”的确在梦里结合了,我们还有了“孩子”,虽然还是在学校,还只是学生。

4.儿子是只老虎(牛?)昨晚睡觉前Maggie看电影Brother Bear 2,是部动画片,讲述一只熊和一个女人的爱情故事。大意是熊小的时候是一个boy,和那女孩是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女孩送给了他一个项链,表示“我们永远在一起”。长大后男孩变成了熊,而女孩要嫁给部落中的其他人的时候,闪电将她和她的未婚夫分开。她去问巫师,巫师说小时候那根项链的誓言未破,她于是启程去寻找那只熊,要和他一起烧毁这根项链,结束小时许下的誓愿。我看着就想起初恋曾经送给我的那只手链来了,那是高考前夕,每个人都人心惶惶,她学习很好,可选择的城市和学校专业比较多,于是问我打算考哪里;我的成绩不好,虽然夸下海口说99%的可能性是要考到沈阳了,可心里并没有什么底。她于是从一本第一志愿一直到最后一个都选择了沈阳的学校。送给我一个纸袋,里面是一个手链,穿起一系列珠子的那种小链子,初恋说价格不贵,但“是去庙里请和尚开过光的,很灵验”。我不知道她在庙里许的是什么愿,现在也没有必要去知道了。但很感动。今天看了电影里女孩和男孩许愿的项链,也许想到了那根手链,于是它出现在梦中。
至于动画片里是只熊,梦里却变成了老虎。应该是动画片中有一段是熊在扮可怕装张牙舞爪的吓唬麋鹿,凑巧我进屋看了这段,也许在潜意识里觉得熊的这场咆哮show不如老虎的有气势,所以在梦中我们的儿子就变成了老虎。

5.“儿子”被抓进动物园之后,我只是感到遗憾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举动,比如试图搭救他之类的。反倒是“妈妈”很担心而且慌张,决心自我牺牲进Zoo去照顾他。我却不愿这么做——足以表明我是个自私自利的人,没错。可我又想掩饰这一点,于是在梦里安排了这个场景:他向我借路费,初恋说的是向我借五毛钱,她还差这一个硬币的路费(这个场景每天都要发生,我和Maggie上街买菜,要把两个人钱包里的硬币集中到一起来利用,否则几天下来每个人的钱包里就都是一大堆一角的硬币,鼓鼓囊囊),而我“慷慨”的给了她两个。不敢去解救自己的儿子,又在这种无聊的地方靠多给一个五毛钱硬币来充慷慨,可见我又是个小气吝啬而不愿承认、偏又故作大方的人。

6.儿子变情人?开始我和初恋是将捡来的小老虎当作儿子来养的,可在梦的结尾部分,在录像带中看到的却是情人和儿子的奇妙的复合体。在我给了初恋两个硬币,初恋从我面前消失之时起,我们的恋情就结束了;可是情人竟然和“儿子”展开了新的感情,一种介乎情人和儿子之间的微妙的复合体:情人的亲昵和儿子的仍然吃奶的事实。哦,我的Oedipus情结。


06年9月20日

阅读全文...

9.18.2006

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自由竞争”

前言:对提倡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的简单化理解并不是一个好主意。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要强调“自由竞争”的重要性,都要反对垄断和非市场运作的。以及,将价格信号在市场中部分情况下的失灵简单归结为“市场失效”并就此束之高阁,至少在一定程度内不闻不问,也不是分析经济现象、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好方法。和上一篇笔记的目的一样,我们需要对“自由”作重新地审视和思考,而不仅仅是无保留地全盘接受。在一定情况下垄断自有其合理性和效率性,是自由竞争所无法达到的。



自由竞争之好处的声援自斯密以降就不绝于耳,简单的说就是认为价格能够在市场中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通过价格,企业作出最有利于自身的选择,将生产活动变为一系列生产函数的最优化计算,从而确定合适的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活动。这一切都要在完全竞争的环境中充分展开(用“市场失灵”的帽子扣上一切不相符合的经济现象),惟其如此,价格传递的市场信息才不会失真,因而自由万岁、反对垄断等等。

可事情总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在存在资产专用性和正的交易成本的真实世界中,情况就很复杂。资产专用性是指在现代生活中需要投入大量资本于专用性生产技术中,如设备、研发活动等,它们的专用性特征非常突出,以至于投资者的专用性资产投资使他与投资在非专用性资产项目上的其他投资者相比,将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出现诸如违约等现象,投资于此的资本所有者将面临较大的损失。因此他倾向于与纵向下游企业的所有者达成协议,划拨出正的限制或保障金作为这笔专用性资产的潜在风险的补偿。即是说,他们达成了一系列有违“自由”竞争的原则的协议,其目的在于减少交易成本和因资产专用性带来的潜在风险。

Oliver E. Williamson用一个模型对它加以描述,其中有三个互相影响的变量:专用性资产投入量k,补偿措施s和产品价格p。可分为三种情况来分析:(1)k=0,(假设专用和非专用资产可以互换),不投入专用资产,此时就无需投入s,s=0,最终产出品的价格为p1,那么市场纵向交易双方无需达成事前协议,仅以P1价格传递的信号参与市场自由竞争即可。(2)k>0,即有专用资产的投入,此时若s=0,就是说不设立专有保障措施的话,那么因对方违约而使己方蒙受损失的潜在风险将转移到产出品价格p2上去。(3)k>0时,若交易双方事先达成了有保障的协议,规定若纵向交易的下游买方违约则需按照事先约定赔付有专用资产投入的卖方的损失,那么s>0,最终产出品价格p2>p3。从分析来看,状态(2)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状态,资产所有者一方面会因专用性资产投入得不到保障而选择投资于非专用性资产以规避风险,撤离(2)进入(1)的自由竞争市场;另一方面他无法在(2)长期驻留,缺乏对专用资产保障得产出品价格p2高于p3,会使他的产品缺乏竞争力,这样他有动机寻求与下游买方达成s>0的保障条款,从而降低最终产品的售价至平均水平p3,由(2)进入(3)。

此时的模型告诉我们,只有在(1)状态下自由竞争才是重要且必要的。在(3)状态下,资产专用性的存在使得双方均有动机去达成私下的“勾结”协议,形成事实上的、一定程度的垄断。但此时的垄断应予以区别对待,不能简单的因为它有违“市场的自由竞争”原则而加以粗暴干涉。在我们无条件无原则地附庸经济“自由”之前,应当重新审视一下资产专用性在纵向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影响。此时的企业生产活动也不仅是对一组投入品和一组产出品的生产函数的计算,而是一整套有关治理结构的框架了。



Oliver E. Williamson,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 of Capitalism
阅读全文...

上篇文章被老大批评了

嗯,认真检讨自己不够认真细致的毛病。这些关键的概念和术语是一定要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框架的。

~~~~~~~~~~~~~~~~~~~~~~~~~~~~~~~~~~~~~~~~~~~~~~~~~~~~~~~~~
发信人: sisyphe (sisyphe@ytht), 信区: P.sisyphe
标 题: 牙膏啊,你误入歧途了哦
发信站: 天天坛 (Sat Sep 16 03:48:34 2006), 本站(tttan.com)

我们开始对西方学者的“自由”观视为不证自明的普世性真理,不仅适用于基督教西方世界,也适用于中国的时候

这种话如果是在对大众的演说中讲讲倒无妨,但如果是对学术同行讲,就是一个假问题你得先弄清楚,是“谁的”“什么”自由观
再一个,事实上在中国,“自由”这个词远不如“民主”深入人心。这是就一般大众层面而言。在学术界,即使在被称为自由主义者的那一小批学者之间,对于自由的理解也是分歧的,一部分强调经济自由,一部分强调政治自由,有的注重消极自由,有的注重积极自由。而且,在西方自由主义有许多分化,且不说在自由主义内部,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之间在有些问题上分歧得厉害,其实自由主义、共同体主义和共和主义这三大思潮可以在更宽泛的意义上归结到自由主义阵营
舶来品怎样和本土思想传统对接,这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但如果提问的方式不对的话,这会伤害那个问题本身的
阅读全文...

9.15.2006

笔记:待检验信仰的“社会执照”

http://paranoidiot.blogspot.com

前言:把这段笔记敲进硬盘发到网络上,是因为一直的这个疑虑,我们开始对西方学者的“自由”观视为不证自明的普世性真理,不仅适用于基督教西方世界,也适用于中国的时候,是否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这种逻辑和思维方式?西方意义上的“自由”真的是我们所必需的么,以及他们鼓吹的、并强烈号召全世界广泛接受的这种自由观,真的就如表面看起来般的美好?与其先入为主的视自由为不证自明的真理而全盘拥护,再进之构建地基之上的整套理论体系,不如对自由本身进行反思。这部分笔记就是在考虑,“自由”作为一种候补信仰,在试图融入东亚传统信仰体系的时候,所需要的检验程序有哪些。
其实我很担心,若像最近如故论坛上某位网友所热烈赞颂,将自由吹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认为解除如今中国困局非此一方别无他法的话,是否又是另一种形式的“致命的自负”??


一种候补信仰(思想、断言等)之得以进入信仰体系,从而被赋予“社会执照”而得到承认,依赖于以下三种检验程序:关于兼容性的判断、关于可核实性的判断(经验主义的核实)、关于一致性的核实(价值的一致性)。

一、关于兼容性的判断
检验一种候补信仰是否兼容于现存的信仰体系。它是人种科学中所有理论关系和信仰关系里最为松散的一种关系。兼容性判断存在着两中裂隙阻碍它成为真正完全有效的检验方法。第一是知识的不完整性。
第二是“合理性”,即通过一种理论/历史信仰支持另一种理论/历史信仰的方式,赋予待检验的理论/历史信仰以合理性的方法。它有两种方式,其一为在信仰体系之外,用价值言词代替历史言词;其二是在信仰体系内部用含蓄的言词代替明确的论证。此时的“信仰”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明确的信仰和含蓄的信仰。所谓明确的信仰可以被理解为不证自明的、非常明显无须赘言的等等,是种一般性的显性信仰,人们往往对它们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并且可以用口头表达出来与人交流。含蓄的信仰则相反。在口头交流时,二者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但在正式交流的场合下则存在明显区别。含蓄信仰很少见诸于书面文字,或者是以明确的言论命题或“公理”身份出现,作者采取自以为然的态度描述这些含蓄信仰,并假设读者也会接受这些并无严格论证和明确证据支持的假设式命题的合理性。

二、关于可核实性的判断
核实就是检验一个信仰是否符合事实。通常的方式是寻找证据来证实或批驳一种假设(信仰)。但核实活动从来就不是完整的——每种文化人群中的每个人都不得不对经验主义信仰的某个部分的肯定或否定表示满意。在此基础上,再对待检验理论作出完全的核实,从条件上来说未必会取得充分的证据,从情况分析来看,也并不必要。
兼容性判断比核实判断更重要。合适的工作本身就是判断待检验理论的兼容性,都是依据现有的信仰体系判断新的信仰(命题、判断)是否与之相契合,而不是对待检验理论的直接含义作出理解。因而,当待检验理论与现有信仰体系不相容时,通常的解决方案是保护现有信仰体系免受置疑,其保护行动常常是教条式的、尖锐的和非此即彼的。
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核实活动可称为“学者群内部的知识革命”,不断发现的对现有支配性理论的小的置疑逐渐积累成为大的洪流,进而在学术体系内掀起一场革命,推翻原有体系而成为支配性信仰;随后固步自封,阻止对自身不利的新的假说和批驳的出现以及壮大,直到再也无法遏制该趋势,被整个推翻。
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核实活动则与之不同。首先,尽管阐述这些思想和概念的教授与学者们并不属于上层利益阶层,但他们的言论与思想总是不自觉地成为上层利益的代言者。社会科学领域的信仰体系更替也从来都不是像自然科学那样滋生于学术体系内部,而是由于上层阶级集团变动而导致利益关系改变,所导致的结果。其次,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用新的理论体系攻击旧理论体系比较困难,这部分地可归因于其科学研究方法通常都很不严格。再次,收集证据的工作本身就受影响于、甚至被决定于现存信仰体系。

三、关于价值一致性的判断
价值一致性是说人们倾向于相信想要相信的东西。带有倾向性的价值判断往往是最直接了当的和最温和的,并最终根据一系列价值观形成如同信仰体系一般的价值体系。但经验主义意义上的信仰体系和价值体系还是存在着区别。前者是对世界的事务真实与否的判断,后者是对世界的事务为人们喜爱与否的判断,并进而要求人们采取行动。因此,信仰的领域不是自主的领域,不是透明的领域。价值领域是信仰与实践之间的过渡地带,价值即利益。
价值体系与经验主义的信仰体系往往结成一种双向一致性关系:一种不为某一人群喜欢的言论通常不符合这群人的利益,反之亦然。同时价值体系代表着对这群人在未来展开行动的预见。而当两种体系之间存在不一致时,除非在短时间内社会剧烈动荡,否则必然会有变革的诉求,并且必然是信仰体系向代表物质利益的价值体系靠拢,做出相应变动,因为价值是具体世俗利益的表述。
通过价值一致性的判断,信仰与文化得以连接在一起。学者的个人信仰通过与价值体系保持一致性而与代表当前上层利益关系的文化相联系。上层利益集团奖励与其价值相一致的个体学者的信仰,压制反对者,从而推动价值一致性的有效化进程,共同致力于符合上层利益的文化。其方式为:上层权力阶级试图通过对所掌握的奖惩权利的颁行,使个体的学者相信这一人群(即上层权力阶级)的利益就是每个人的利益之代表;每种利益分别形成相对应的价值观,进而联结成一整套统一的价值体系。



《殖民者的世界模式——地理传播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史观》,布劳特著,谭荣根译,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

阅读全文...

9.11.2006

谭道明再抽自己一嘴巴

发信人: zhyagao (诸生劫余为善 诸法苦后得导), 信区: RGForum
标 题: 再抽自己一嘴巴
发信站: 一见如故 (Sat Sep 9 22:50:26 2006), 本站(yjrg.net)


【 在 谭道明 (谭道明) 的大作中提到: 】
第一,我明确告诉你,我没有读过完整的独立宣言,但我知道那句名言,我知道我们的祖国连独立宣言里的一句话都没做到; 我这样的回答,是不是你想要的答案?
您看,为什么不早点回答呢,您早说自己没看过就行了么,为什么那么扭扭捏捏非要我逼到这个程度了您才肯说阿,真麻烦。

那么,既然您没看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您为什么又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建议温先生对总理吟咏这句您并不熟悉的话呢?您不怕温先生问您:“小谭阿,我为什么要对记者说这句话呢,你给我解释解释好么?”

您有什么胆量就您不熟悉的事情下那么肯定的判断?
第二,我也没有读过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但是我也知道那句名言.因为,我不是学哲学的.我不需要读康德的书,才有资格引用他的话;
这句话又说到点子上了。您的确不需要读康德的书,可是您谈“应该”的时候,是否接触到了康德的思想?在我“故意卖弄”康德的“是”与“应当”的时候,您为什么不马上出来反驳,说您并没有读过康德的这本《纯粹理性批判》,并不了解关于“是”与“应当”的内容,您所希望表达的也并不是这方面的意思,希望我zhyagao别把讨论引向那个方向?

您为什么没说呢?为什么不直接坦率的表明您不使这个专业的,也没有读过康德的书?不知为不知也,为什么您就没有胆量承认呢?

第三,请问您读过几本法律专著啊?专业不同.
我没读过阿,所以我没建议别人要他在对付记者采访的时候背诵大段的《独立宣言》,不知为不知,我保持沉默了,这是我的一贯作风。专业不同,的确如此。

第四,刚才您在上一篇文章中说,22点20分下线。您食言了,这怎么说?
可见您没有认真阅读认真考据的好习惯。作为您这样一位伟大的学者,这可绝对不应该。“我将以谭道明先生为榜样,严肃对待我的诺言,言出必行!”这句话可绝对不是什么好话,向您学习的后果就是像我现在这样的结果,嘴上说着22:20睡觉,现在是22:52了还在bbs上精神抖擞的挂着。我怎么好意思让您一个人专美于前呢


阅读全文...

恩,我也体会到谭道明做人的难处了

恩,我也体会到你做人的难处了。我在这两篇文章中提出了几个很小的问题,您却一直很忙很难,又忙又难到连回答我这几个小小的问题的时间都没有,连和我进行理论辩难的功夫都没有。可见您真是个忧国忧民忧天下的有心之人啊。

的确,温家宝总理读什么书、纪连海百家讲坛中的硬伤、毛泽东选集的补全这些都是大事,都是必须要关注且持之以恒的事情。相对来说,对您有没有读过独立宣言,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对我们如何从“是”跨越到“应当”的分析、民族认同感到底有没有必要、到底有没有具有普世性特征的法律原则,这些理论问题,您是无暇顾及的。您那么忙,怎么有可能管这些琐事呢!

那么,还是请您安静的闭嘴好了,这是学术讨论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如果您懂,请您说出来,对的我们赞同,不对的我们为您指出来帮您改正,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如果您不懂,大声地说出来您对这方面没有研究,毕竟术业有专攻各有所长,自文艺复兴以来知识大爆炸,学科分类日益明确,没谁会因为您不懂您本专业以外学科的知识这个而看低您。但是您明明不懂,却还非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仙风道骨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那就真的很让人所不齿了。

我还是那句话,我就是个逐臭之夫,最看不上这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荡的不学无术的谭到明们,这次算您倒霉,被我抓到命门了,您不懂装懂又死要面子的命脉被我攥在手里,那我肯定不会放过,要狠狠批您一通。

如果您觉得不爽,不妨反驳我,不妨就我上文提出的这些理论问题作出回答。如故不是个大站,但这里潜伏着很多学术颇有造诣的大牛,您的回答如何,够不够水准,他们可以做答。

我说的足够明确了吧。您这又是何苦呢,明明在这几点上都被我一针见血指出来了,却死活不肯承认,仿佛真的很清高一样。

祝您周末愉快!

阅读全文...

又一次狂抽自己嘴巴

另外,您何苦那么为难自己呢,左手给自己发个誓言,右手非要再给自己一个嘴巴。请允许我为您指出:

“  一是,他取消了对文摘版里牙膏先生文章的g,当然也就是取消了牙膏先生文章的头条。”
RGFORUM,即如故论坛版2135我发表的这篇文章《可怕的无知无识、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暗示》仍然是b标记,b标记的意思是m+g,或者明确地说,是要比g更高一层次的标记。洛之秋并没有像您一厢情愿认为的那样,取消了对我这篇文章的g,以及,我的文章还是稳稳当当挂在一见如故首页的头条,直到现在还是这样。此外,在“文摘”状态下能看到的所有文章都是被给了g标记的,也就没有再标注g的必要。换句话说,您的这个“一是”中的所有自以为是的"Yes"其实仍然还都是"No",您仍然还是在狂抽自己的嘴巴。

“  二是,他将我的温家宝原文和牙膏和我的文章,共三篇文章在论坛版置顶.”
请允许我友善的提醒您一下,您要的是取消牙膏文章在一见如故的首页的置顶,或者将您的温家宝原文和牙膏的文章一起放在一见如故的首页的置顶。而洛之秋的策略是继续维持我的文章在一见如故首页的置顶不变,只把这三篇文章放在如故论坛的置底。这就好像一个小孩子哭着喊着非要吃巧克力,他妈妈没办法又拗不过他,只好给他买了一颗一毛钱的水果糖塞在他嘴里。小孩子以为得了便宜,抹着鼻涕眼泪吃着糖觉得很满足。事实上您还是没有得到您想要的。而您的誓言是:“...将本文也加于文摘之首...本人将不再在如故论坛发一文,说一言”。您又一次违背了自己的誓言,您又一次抽了自己的嘴巴。

您不怕疼么??

阅读全文...

谭道明又开始抽自己的嘴巴了?

狂抽自己嘴巴

谭道明又开始抽自己的嘴巴了?

《剃人头者总要被人剃头--答zhyagao先生》发表于Fri Sep 8 17:38:52 2006,在文中他对洛之秋先生将zhyagao的文章置于页首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愤慨,并以自己著作等身的不争事实和海(南岛)内外闻名的巨大声望向yjrg诸位斑竹站务发出威胁,表示如果不按照他的意见来办,解除对他不利的一系列措施的话,他就“将不再在如故论坛发一文,说一言”。

谭道明果然说得到做得到!八分钟之后(Sat Sep 9 17:46:08 2006),一篇署名是“谭道明”的《出版毛泽东全集,完善毛泽东著作体系》的文章就发表在了一见如故的入股论坛版上。而直到在2006年9月9日21:38分,zhyagao发表的《可怕的无知无识、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暗示》仍然挂在一见如故首页第一条,首页推荐部分中仍然没有谭道明的《剃人头者总要被人剃头》。

这就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毫无疑问以谭道明先生的崇高人格和言出必行的果断作风,既然站务组和版主们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他一定会履行自己在光天化日之下许下的诺言:如果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他将不再在如故论坛发一文,说一言。但他随后便以极高的效率和无限果敢的作风果断的打破了这个诺言,谭道明举起左手歃血为盟信誓旦旦发了个誓愿,随即抬起右手给了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声闻百里不绝,百姓为之侧目。

但我们相信,谭先生是不会做出这种没大脑的愚蠢至极的弱智行为的!那么,第二种可能就是非常严重且后果很可怕的事情了:谭道明先生在一见如故的帐号被盗,有贼人利用此id发了这篇文章,执意打破他先前许下的诺言,意在让他下不来台!!!那么,此贼人能是谁呢?最近一段时间之内是谁在一见如故与海(南岛)内外文明的谭道明先生发生纷争呢?谁的嫌疑最大呢?!

强烈要求站务组和相关站务对这种公然盗窃他人帐号密码并作恶的无耻行为进行调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还谭道明先生以纯洁无瑕的声誉!!

请站务组在20分内迅速予以回复,我将在线等待处理结果,看到谭道明先生名誉回复的那一霎那,然后再心满意的的去睡觉。否则,我也将再多上10分钟bbs,坚持到22:20分再睡觉。我将以谭道明先生为榜样,严肃对待我的诺言,言出必行!

阅读全文...

别把自己的无知当作一件理直气壮的事

别把自己的无知当作一件理直气壮的事

我开始发现,这件事在向非常有趣的方向发展——题记一
本文忝列一见如故导读首页第一条——题记二

周末出去玩了一圈,回来后看到谭道明的回复,哑然失笑,认识到自己很有些对牛弹琴,完全错乱了位置,事态发展也终于愈发地好玩了起来。凑赶热闹再回一篇——来而不往非礼也,构建和谐社会嘛。

说谭道明无知的理由再简单不过,他是基于一些大众常见的、 似乎如此的基本判断作为他自己思考的出发点而不加思索地接受,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自己的政策性建议部分的论述的,即建议温先生应该如何做或者不应该如何做。换句话说,谭道明的着力点切实在政策上,而非理论构建上,谭道明以为我攻击的是他的政策部分,或者更肤浅地,我是以常戚戚的叵测小人之心去剃他的头;他丝毫没有意识到他在理论上的苍白和无力使他足以受到致命的攻击,而使他的政策建议部分一朝全部瘫痪。

严重而且可笑的是,一旦受到辩难,谭道明便以膝挑反射的响应速度迅速跳起来,认为这是在对他盖帽子云云——他从未意识到、也许根本就不可能发现他其实是在因为理论的苍白和无力而受到质疑,进而祸及上层的政策建议部分的。他搞不明白“别人”都这么说、这么讲的“理论”被他“拿来主义”的照搬来用有什么不对——别人都这么说的东西还能有错?!怎么可能嘛!

于是谭道明天真地联想到,事情应该是出自中国自古以来文人相轻的伟大传统。他谭道明应该是受到嫉妒和迫害的那些优秀者中的一员。这种针对他的攻击是毫无道理且荒谬可笑的,他认定原因一定是这样;而可怜的zhyagao,为虎作伥的洛之秋一干人等啊,“剃人头者总要被人剃头”,可怜的人们,你们为什么还不忏悔??

我们认真且可爱的谭道明至今仍未认识到,他可怜浅薄的理论思想充满漏洞和可笑的谬误,正是在理论部分的薄弱让他备受抨击,又怎么可能让他有资格被看作是一位有思想有独立见识的“爱智慧者”,怎么可能有资格被承认是位“文人”,进而有资格被别人“轻”呢。他反而披着这张自诩的“文人”、“爱智慧者”之皮,在“独创性理论思考”的指引下,堂而皇之的提着他的政策性建议,说着温先生下次面对记者采访应该优雅地吟咏出这样的句子“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来。

请问亲爱的谭道明大学者,杰佛逊等人起草的这部美利坚合众国《独立宣言》的确切文本,您有没有仔仔细细将全文读过哪怕只一遍?您有没有担心中译本难以确切表达撰写者的原意,肯动用您本来就非常宝贵的时间去找来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的原文来,仔仔细细将全文读过哪怕只一遍?中译本也好、英文原文也好,只一遍就好,足以部分地打消zhyagao之流的顾虑,不会让他们认为您其实并没有读过这种理论上的东西,也就没有资格说《独立宣言》是个好东西,没有资格建议温先生在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吟咏一下??

且容许我以一个小人之心揣度一下,您必定没有读过,不论是英文原本还是中文译本,一遍都没有。那不妨学学zhyagao这样的小人,不知为不知,不知道这理论的精妙之处,既不枉自在任何版面上大放厥词招人厌恶,更没有胆量堂而皇之地藉以苍白无力的理论基础而向温先生建言,让他如此为之。

那么,亲爱的谭道明先生,请别以受迫害的知识分子自居了,也别把自己的无知当作一件理直气壮的事情。反省一下自己理论中经不起推敲和脆弱的环节,“反复吟咏”一下大家口口相传但却未必是不证自明的道理,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见解和思考,补强自己理论上的软肋,让那些妄图挑衅的人找不到下嘴的地方悻悻而去,这才是谭大学者的当务之急,而不是摆出一副耶稣受难的样子,吟咏着“剃人头者总要被人剃头”,仿佛此刻谭道明正在被奸佞之徒钉在十字架上,长长的铁钉穿胸而过,您正在因为小人的迫害而汩汩流血!

而我就是这样一位让谭道明们讨厌的“逐臭之夫”,我嘲笑谭道明们理论上的苍白无力,嘲笑谭道明们的无知无识,嘲笑他们只知道自己中枪剧痛难忍,却连伤口到底是在大腿还是胸口都分不清,还要以受难者的光辉形象继续宣传自己的无知无识,理论上的苍白无力,还要继续以小丑的姿态为大家提供饭后消遣的谈资。谭道明们这又是何苦呢,何必如此作践自己而让zhyagao之类的小人得志呢?

阅读全文...

可怕的无知无识、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暗示

可怕的无知无识、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暗示
——批谭道明的《温家宝的床头应该放什么书》
文/zhyagao (嗯,学习一下谭道明先生)


首 先要强调的一点是,我没有丝毫吃不到葡萄酒说葡萄酸的心理。免得我要批谭道明的这篇帖子,被认为是与他明明带着满心骄傲又强摆出一副功名与我何干焉的作 态,“随口提到”他的这篇大作已经成为人民网首页推荐这件事有关。这些废话本不必多说,可防小人不仿君子,免得一篇帖子惹来一身腥骚,何苦来哉。

一、“应该”
先 从标题来说,温家宝“应该”读什么书?谭道明知道温家宝提到的这句话“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 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是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这让我印象深刻,至少他知道原典在何处,知道这位伟大的哲人曾经 在这样一本书中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可是谭道明而且干得不够彻底漂亮——不如去拿来德文原著和权威一些的中文译本,详细标注清楚这段话出自哪个出版社哪年出 版译者是谁第多少页,这种考据的功夫更能标注出谭道明对温家宝的关注。我之所以这么说,表示的是谭道明也就仅此而已了,只能做些低层次的考据功夫——知其 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叼着铅笔在书上写写画画,标明哪年哪月哪日,哪个名人说过一句话,又在几百年后的哪年哪月哪日,被哪个同样是名人的人所引用。谭道 明连康德的边都还没摸到呢,却这么仓促的提康德,在那里大放厥词谈自己的感慨,不怕被人笑话吗?

说谭道明没摸到康德的边,就从标题 的这个“应该”开始。“应该”在康德看来是个道德训诫,你遵循发自内心的先验道德律的要求,应当服从它的指示去行动,这是无条件的和不容置疑的。在康德那 里,“应该”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其权威性的根源来自思考者本人的内心的先验道德诉求。谭道明只知道康德的这么一本劳什子书,连它的内容都不大清楚 ——这是毫无疑问的,否则他不会胆敢用“应该”这么胆大妄为的词——就公然僭越,以温家宝的内心先验道德律的身份自居,指手画脚,说温家宝“应该”读什么 书不“应该”读什么书,究竟是穷酸知识分子想当帝王师的复古心态作祟呢,还是无知者无畏的痴人呓语?

如果是前者,先不论其动机为何 ——千百年中国知识分子中,奔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远大”理想发奋读书的不在少数,如果谭道明也有此心态,此心态本身无可厚非,读书成为升官发 财的跳板,那不妨好为“领导”师一下,教育他应该读些什么不应该读些什么。可是他未免火候太浅功力太差,只知道康德的皮毛却不知道道德律令之所以然,僭越 而以温家宝个人的内心先验道德律令自居,用“应该”这种道德训诫向温家宝发号施令。不讨论其动机如何,就凭他的这个学问功底,从水平上来看就就完全不配, 遑论其带有道德劝诫的伦理意味,颇令人不快。如果是后者,我们不妨嘲笑他的无知和浅薄,并对他无知者无畏奋勇向前的昂扬斗志表示尊敬,不懂不要紧,关键的 是要敢说敢讲敢做惊人之语,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样才有机会在人民网这种高层次高水平的地方被首页推荐。

二、伪“现代”论
在 谭道明看来,“改革开放了二十多年,领导层确实与时俱进了不少”,而“与时俱进”的证据就在于,“现任共和国领导者的床头没有放上二十五史,也没有放资本 论”。说出此话大概是因为前core毛先生的床头摆着大部头的史书著作吧,而那些年月里发生的灾难人所共知。于是谭道明就把二十五史、儒家经典与苦难联系 在一起了。多么丰富和伟大的想象力啊,原来还可以这么想,思维的力量真是无穷无尽!

为什么谭道明就认定二十五史、儒家经典就要和落 后、非文明、贫穷扯上关系呢?他一定是受了西方所谓“现代”历史哲学的观念影响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就要有 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与之相对应。这些观念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吧,我们的谭道明先生就是从这些经典发展观出发,认为在现今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用二十五史和儒家 经典代表的中国传统治国思想方略是不能适应现时代的发展要求的。对于他的这种观念,我们还能说什么呢?看来真的要把老祖宗的东西丢得一干二净,真的要洗心 革面重新做人,要把一切传统糟粕都扔进垃圾堆,去捧西洋人的臭脚,去研究那个建国不到二百年的美利坚合众国的“成功经验”,把我们两千年积累下来的丰富历 史和无限宝贵的财富丢掉不要了。

中西之争是个太大的题目,我不愿多谈。可是谭道明在这篇文章里暴露出来的简单的历史观和扬西抑中倾 向却让我颇感不快。历史是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发展过程,并不是简单得像一条射线一样从某点出发,沿着直线向前发展,也并不是简单的可以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来衡量时代变动带来的思想变动。更何况我们都活在一个由传统构成的世界里,千百年来老祖宗的思想悄悄潜伏在每个人的潜意识中,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自 知”的遗产;我们的饮食、语言、文化甚至思维方式本身都严重仰赖于这些传统。没有二十五史,没有儒家经典,没有那些可以让我们称为“中国人”而有别于其他 民族的东西,我们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别说和世界上强手如林的其他民族作抗争,我们甚至都会丢掉存在的价值,如无根之浮萍,迅速消失在世间。为什么要 把老祖宗的东西丢掉不管,就因为它现在看起来仿佛有些“落后”了,仿佛有些“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了?这是什么逻辑?一个民族没有了历史认同感,没有了 能将每个人凝聚在一起的力量,早就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腩,躺在案板上无能为力。二十五史和儒家经典中融入的智慧和历史丰富的超出我们当代人的想象,如果谭道 明先生认真地读过二十五史和十三经的所有章节——那是个太庞大的项目,有些强人所难——甚至如果读过了其中超过50%的内容,再回过头来说我们要抛弃二十 五史和儒家经典这些东西,不能用它们修齐治平,那我也会真心服庸谭说,毕竟谭道明读了那么多传统经典,下了那么大的功夫,足以成为一家之言而受人尊敬。可 是谭道明显然没有那么大的耐心和功底。从他所说的话中甚至可以推断出,他几乎没读过几本老祖宗的书——那么为什么他敢这么有底气的说中国传统思想的不是?


他的“现代”化解决方案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别人说中国传统思想不适合现代发展的要求,他就点头;别人说要向西方看齐,他就点头;别人把他的这篇内容空洞漏洞百出的文章挂在人民网首页,他就欣欣然得意忘形了。

三、带着媚骨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前面提到的他对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不屑,是与媚外联系在一起的,其态度背后深藏着的是看似合理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温家宝何许人也,真会如没有大脑的谭道明一般,会对记者说“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
的 权利”之类的话?他是中国的总理,并不是美利坚合众国、法国、德国、英国的总理,说着别人的话管理着自己的国家,不仅底气不足,更重要的是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从来就没有一种法律原则能成为它所标榜的“普世”性人类行为准则,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法律原则如是,具体的法律条款就更加如此。西方人 说的“造物主”和中国的“造物主”一样否?女娲可没像耶和华那样把人叫到跟前来,告诉他要“生养众多,繁荣这地面”,也没让他“看管好我的牲畜和财产”, 这是两种不同文化下的思维方式。媚外的表现就在于,接受了一星半点欧风美雨的洗礼,就开始满口看似西化的言论,仿佛很现代很文明很进步,事实上不过是盲目 自卑外皮包裹下的无知和愚蠢。中国这么复杂的情况下,忽视老祖宗的智慧和宝贵经验,张口闭口“人人生而平等”云云,媚外的危害性不亚于卖国。

前 面提到没有一个具有普世性标准的法律准则能够适用于所有国家和民族。也许哲学或伦理学能更接近这个标准,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你的邻人如同自己” 之类。谭道明自比借苏格拉底之口说话的柏拉图,要“温家宝”先生对记者说这些劳什子。可他为什么要让“温家宝”说法律上的“自由平等”,却不肯说更靠近普 世标准的如上哲学信条?骨子里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作祟。看起来什么东西对我们是最有用的,我们就拿来用,其他的不闻不问。殊不知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的危害性早已经被历史说得清清楚楚,谭道明要么才疏学浅,平生所学尚未达到那种深度;要么佯作不知。非捡“有用”的让“温家宝”来说,先不论他想说的东西 是否真的有用,就是这种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自1840年以来就害了多少中国人。谭道明仍然在这大肆鼓吹,仿佛不实用不功利就无以救中国似的。为什么 不踏踏实实学学他们的哲学、文化,不搞懂其法律体系得以因之而生的土壤和根基,任何实用和功利的所谓“现代化”解决方案,包括法律体系、政治制度、经济体 制,都只是建于浮沙之上的海市蜃楼,经不起风雨的。谭道明要真有拯救中国于水火的宏伟报复,真有西化以救中国的远大理想,还是先让他口中的“温家宝”说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类的话来吧。
阅读全文...

又没忍住,和人打了场笔仗

N逼人士谭道明和他的N逼言论,让我敬仰不已。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位脸皮奇厚且自我感觉奇好的奇人,还真是个活宝阿
谭道明的blog地址:http://column.bokee.com/blogger/name/_%CC%B7%B5%C0%C3%F7.html
哇,还有一个 http://blog.sina.com.cn/u/1232452960
狡兔三窟方免其死..... http://tdming.blog.sohu.com

阅读全文...

8.18.2006

06年2月--8月读书小结


没有住处。开始偷睡在本部一个朋友的宿舍,因为是黑户,始终提心吊胆,终于在两个星期后被舍管员查了出来。于是仓皇逃窜。
在导师的协助下,在沪北校区的宿舍租了张床,睡了两个月。室友都是来沪的外地人,要么是来找工作临时租住在此,要么是来参加培训班,“学校”安排他们住在这里,来来往往了好几拨。人到还都算友好和善,只是经常会被他们的呼噜声吵得睡不着觉。


5月初在导师的安排下,来到一家咨询公司做项目。很重视这个机会,也不想搞砸了给导师丢人,全力以赴的投入,每天工作13个小时以上,直到7月初。总算不辱使命,可是中间落下了两个月,基本上没有翻一页书,没有做一行笔记。舍本逐末,反倒把最重要的事情给忽视了。稍有些心疼。

今天是8月18号,来到上海整整半年。

继续挣扎。




把读过的书大致做个小结吧。

A.专业课部分
A.1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 A Modern Approach
by Hal R. Varian
去年6月份来上海见导师,谈到教材,他说要读经济学方向,Varian的书是无论如何要看的。回到大连后四处搜罗,在大工图书馆找到这本书,复印之,今年带着来了上海。
才知道犯了个小错误,导师指的是Varian的那本高级微观经济学教材Microeconomic Analysis,而不是这本中级的。不过也好,对我这种只看过Samuelson经济学十六版的菜鸟来说,读本难度不是很高的中级教材正好适用。

A.2 The Structure of Economics -- A Mathematical Analysis
by Eugene Silberberg and Wing Suen, 影印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读完中级微观后雄心勃勃的进军高级,翻了没几页就垂头丧气起来,被里面太多不懂的数学表述搞得头昏脑胀,于是认识到自己需要一本描述数学方法的经济学工具教材。想起去年读汪丁丁《制度分析基础 I》的时候介绍过Silberberg的这本书,大意是行文浅显易懂脉络清晰,建议经济学研究生作为教材阅读云云。于是买来,花了不少力气翻啊翻啊翻。终于有些理解为什么经济学要选择数学作为工具语言了。


A.3 Microeconomic Theory, by Andreu Mas-colell, Michael D. Whinston and Jerry R. Green, 影印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带着Silberberg的余威重新翻开MWG的这本高级微观,从此彻底进入苦海。真像是做恶梦一样,不堪回首...
不敢保证这本书读过一遍后记住了多少内容,或是了解了百分之几十。导师宽慰说没关系,理解了就可以,经济学那么多分支那么多内容怎么可能全部弄懂,只要有个大致的概念即可,往后读文献作研究,遇到相关内容时能马上想起来对该问题的论述出现在哪本书的什么位置,可以迅速回忆起来就可以了。

A.4 Macroeconomic Theory and Policy
by William H. Branson
自认为对宏观的理解和把握不如微观(虽然我的微观也学的不怎么样,咳咳),大概是因为以前接触的都主要是微观的内容,以及读奥地利学派的东西多了,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偏见,总觉得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立场是最重要的,相应的对宏观也就看轻了些。现在想起来,觉得经济学的某个分支重要不重要要凭自己的判断,而这是需要花大功夫大气力对它有所了解后才可以下论断的。所以关于宏观,还要多下功夫多多磨练。

A.5 比较制度分析
[日]青木昌彦著,周黎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12月
早就想看这本书了,但定价实在太高,囊中羞涩买不起。办了张上图的阅览证,终于可以借书来看了,高高兴兴把它请回家。然后羞愧于自己没有博弈论的功底,青木的这本书也只能粗涉皮毛了。两年前就买了摩根斯坦的博弈论与个人行为,却一直没有看。打算下一阶段把摩根斯坦的博弈论滚一遍,回头再看青木的这本,应该会有更进一步的收获。

A.6 制度分析基础讲义 II --社会思想与制度
汪丁丁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
去年看了I,今年把II补上。记了很多笔记和注释。一直觉得汪先生的学术进路很酷,但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天分和努力来走他这样的一条路。或许我只是个庸才,没法横跨那么多领域吧。继续观望之。

A.7 高级管理学
尤建新等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没什么可说的。考试制定的参考书目之一,必须要看的。


A.8 集体行动的逻辑
Mancur Olson著,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第5印
Olson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国家的起源》,是我给自己列的必读书之二。大集团是否如经济学所假定的个体那样有类似的利益和动机,是否会采取类似的行动?Olson给了一种答案。我同意他么?

A.9 经济演化——探究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荷]Jack Vromen著,李振明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
回到历史的理路中去看NIE

A.10 新制度经济学
[冰]埃格特森著,吴经邦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
前年在大工图书馆借来读读柯武刚史漫飞的制度经济学,随后的计划是汪丁丁的这两本制度分析基础,以及埃格特森的这本书,然后是青木昌彦。那么,然后呢?嗬嗬

A.11 哈耶克传
艾伯斯坦著,秋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
本科时第一次读《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激动得浑身发抖。Hayek至于我的重要性不仅在反叛的年纪里,他给我提供一种思想自由和与一切权威对抗的勇气,即使在过了这段愤青的年月后,我还能从他广博的思想宝库中汲取知识和养分。
每次提到Hayek,总想到当年确定硕士论文方向的时候,差点打算做他的伦理思想。最后没能成行,多少还是有些遗憾。


B.其他

B.12 禅是一枝花——碧岩录新语
胡兰成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Voice充当导游带我去复旦观光旅游,当然要介绍有特色且便宜的书店,这本书就是战果之一。刚读完地藏菩萨本愿经不过半年,对菩提的兴趣高涨,读读轻松著成的小散文,含义隽永,可以多咀嚼回味几年。
那么,如何是达摩东来意?

B.13 第三种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
杰拉德-戴蒙德著,王道还译,海南出版社2004年
路边小书摊买的。看过作者的另一本书《枪炮、病菌与钢铁》,知道他的文笔不凡。第三种猩猩更多的时候不是本生理学、人类学著作,而是一部通俗的科普读物。有时间的话,不妨来读读,人类不过是另一种大猩猩而已。

B.14 在细雨中呼喊
余华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
6月份出差到北京,在沉香书屋淘到的。冯唐给他的这本书非常高的评价,说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窥到了前方不远处不朽的窄门的点点亮光。随即迅速掉转头去,用《兄弟》义无反顾向堕落的宽门飞奔。《兄弟》的上半部我读过,如今《在细雨中呼喊》也读过了,总觉得前者不如后者,但至于具体为什么,我真的说不清。也许作者在《兄弟》中过于讨好读者,也许过于试图揭露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不幸以至于失真,也许没了那份在描绘苦难和伤痛时的轻松中略带伤感的态度。我不是研究余华专家;所生也晚,对那个时代没有真切的了解。恐怕没资格说《在细雨中呼喊》和《兄弟》到底哪个更棒一些了。
时代真的会在人身上烙下鲜明的印记。六七十年代之于余华,让他的作品成为八十年代的我无论如何都写不出来的文字。老大是89年广场上撤下来的学生,她的言行竟也和我差了好多。太平胜景蒸蒸日上,如今的年月里,我没什么可写,没什么好说。

B.15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上下)
高华著,中文大学出版社
我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对党史和近现代史上很多事情的唯一了解是通过中学时的历史教材。

B.16 中国方术考 李零著,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12月
一直感到很遗憾的是大学四年的浪费。那时候想,中文系的学生为什么要学高数?于是没有认真打好基础,只能读了研之后埋头苦学奋起直追。另一方面是没有下大功夫在中国古典思想文化上,觉得自己的兴趣在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老祖宗的东西不必太在意。读了研,回头想想觉得不对。3月份在复旦附近的一家小书店里淘到了这本二手书,于是拜李零先生为师,开始对数术方技的最基本的了解。


B.17 骗局
丹-布朗著,朱振武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3月
嘿嘿,丹布朗的所有小说我都看过了



B.18 异端的权利 斯-茨威格著,赵台安、赵振尧译,三联书店1986年
这个....不能多说,免得又离经叛道了。呵呵
不过真的很推荐这本书。思想和行动上的自由,如果它真的存在,而不仅仅是一种幻想的话,我们究竟要如何去捍卫?我有些悲观了,中国传统的“活着”的生存哲学中,是宁愿为了物质生命的延续而放弃这种权利的。

此外,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与中学历史教材不同的另一种真实,关于加尔文和他在瑞士的统治。


B.19 寻找家园 高尔泰著
嘿嘿,我是不是有些太反动了?
不过这句诗却是再美不过了:“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城”。


B.20 一只名叫扁食的猫
敖幼祥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1月
一本漫画。已经很多年没看漫画了...

B.21 月芽儿与阳光 老舍著



阅读全文...

8.11.2006

佛教文化选读

刚入学不久,或者大一大二年级的时候,听说过98人文广电的争论,关于董峰老师和张旭全老师哪个更牛的大论争。(那是大工第一届文科本科班,招来了大牛小牛一大群师兄师姐,再加上人文学院当时还招收的专科生,以及大工其他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凑在一起人丁兴旺)我本来就明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知道这种问题必然无疾而终,也就只是热热闹闹的看大家辩论来辩论去,也乐得看到没有什么结果。

然后是上董峰老师的新闻理论的课,讲得什么早已忘记,只记得盼望着早日下课,可以上个WC,或者跑出去透透气。1馆3楼刚装修过不久,桌椅板凳都是新的,坐上去咯吱作响,很有读书做学问的庞大气魄。董先生娓娓道来,关于新闻写作,关于怎么做一个合格的记者,以及更现实地,如何著字且为稻粱谋。万幸的是,虽然高考之前我曾经异常渴望于当一名很牛逼的记者,后来终于很沮丧的打消了这个念头。(后话是,本科毕业选论文的时候,我偏偏挑中了“异化论”这个题目,虽然后来做得很糟糕。董老师知道我选了异化论作为论文后,很高兴的对学生讲,当然,这个题目是他想出来并列在备选论文名单里的)

然后是叫做佛教基础的选修课,授课教师张旭泉。我已经忘了讲课时候张老师是否还在校宣传部任职,以及是否已经被提为副教授。只记得张老师上课时候慢悠悠晃进教室,把讲义往课桌上“啪”的一摔,冲大家一笑——这一笑勾引到图穷匕见,一脸的褶子如鲜花般怒放——“我叫张旭泉”——黑板上随即出现了三个非常漂亮的大字,漂亮到和他的面相以及形象严重不符——“这学期由我来给你们上这门佛教经典选读”。

随后的几个月里,日子像泼了浓墨的宣纸一样倏地展开,所谓阿褥波罗三藐三菩提,所谓人之八苦,阿赖耶实,晦涩的佛教教义第一次接触到这群处子般懵懂的孩子们。张先生手舞足蹈,动情处纵身一跃跳到第一排的讲桌上,稳稳坐定,从黑色牛仔裤中掏出烟来细心点燃,袅袅中思绪迸发,激得人回到两千年前那颗菩提树下,暗忖佛陀究竟悟到了什么。倏地下课铃响,留下一整墙漂亮的板书,直直叫人惊叹。张先生微笑从容,整理身上的粉笔灰,再点燃一颗烟,扬长而去。

三年后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张先生的神态再次出现在脑海中。想起当年的争论,觉得好笑起来。所谓文无第一,自己喜欢的东西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不会有任何怀疑。张先生也许忘了这个怯怯生生的小孩,当年总是坐在第一排离他最近的位置,仰起头睁着不大的眼睛听他讲课,或者拼命记着那些于考试几乎没有用处的笔记;烟雾缭绕中,一切也朦胧起来。

现在想起来,所谓良师者,张先生毫无疑问是四年本科中的一位。董先生亦然,教给我们的专业知识,至今依然受用。但从性格上来说,张先生明显更近一些。

阅读全文...

8.10.2006

西方艺术史

好像是大四那年,一门选修课叫做西方艺术史,在新建成的综合楼某个教室上课.按照学校要求,学分不够的班级同学们如饥似渴,纷纷抓住救命稻草不放,就此迈入艺术的殿堂.当然,其中包括我.授课老师的名字我已经记不得了,只有齐耳的刘海还深得人心.老师讲得什么也淡忘得八九不离十,貌似这就是选修课教师的宿命?(但是张旭泉先生的佛教文化选讲,同样是选修课,留下的印象迥然不同--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只记得,老师讲到《泉》,讲到《蒙娜丽莎》,讲到现代艺术画派的时候,我正看着借来的教材发呆。那时候穷,或者说,叛逆的心理作祟,觉得把银子花在这种官方指定的教材上很不划算,于是买了其他的书。只记得,老师在讲到李叔同的时候,双眼放光,说这是中国20世纪屈指可数的天才,云云。

几十个课时下来,只有这位李叔同大师,以及讲到李叔同大师时西方艺术史授课教师双眼放光的熠熠神态,刻在脑海里。以至于以后,每次喝了足够多的酒,开始怀念4年本科时代的时候,掂量着自己究竟受过什么样的艺术交易的时候,总会想起这一刻。仿佛,那个穿着朴素,打扮很不入流,但讲到李叔同变双眼熠熠的女教师,就成了自己的救命稻草。

于是我劝说自己,毕竟,你还是收过一些艺术训练的。除了小时候农村的玉米地和大河套,美感还是扎根在你的内心的。


阅读全文...

7.28.2006

领带的几种扎法 2


当然,我只会其中最简单的那一种...






阅读全文...

领带的几种扎法 1








阅读全文...

Hayek著作简表

1929-33 Monetary Theory and the Trade Cycle
1931-33 Price and Production
1935 Collectivist Economic Planning (ed.)
1937 Monetary Nationalism and International Stability
1939 Profits, Interest and Investment: and other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Fluctuations
1941 The Pure Theory of Capital
1944 The Road to Serfdom
1948 Indi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
1951 John Stuuart Mill and Harriet Taylor: Their Friendship and Subsequent Marriage
1952 The Counter-Revolution of Science: Studies on the Abuse of Theoratical Psychology
1954 Capitallism and the Histrorian (ed.)
1960 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
1967 Studies in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
1973 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A New Statement of the Liberal Principles of Justice and Political Economy, vol. 1 Rules and Order
1976 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vol. 2 The Mirage of Social Justice
1979 Law, Legislation, and Liberty, vold.3 The Political Order of a Free People
1976-78 Denationalisation of Money: An Analysis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current Currencies
1978 New Studies in Philosophy, Politics, Economics and the History of Ideas
1988 The Fatal Conceit: The Errors of Socialism

From 《哈耶克传》,阿兰-艾伯斯坦著,秋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P378
阅读全文...

7.22.2006

奥列格大公

Oleg
死于1912年
地点:俄罗斯
埋葬于俄罗斯斯泽科维察山

一天,奥列格遇见一位巫师,便问他自己会怎么死。“亲王”,巫师回答他,“你喜爱并骑在它身上的这匹马将会置您于死地。”从那一天起,大公就不骑那匹马了,而是把它交给一名马夫,叫他把那马匹好好喂养,但永远也不要让他看见。五年以后,奥列格问他的马夫:“我叫你养的那匹马现在怎么样了?”
“它死了。”
大公想去核实一下,让人驾车送他到横陈着那匹马的骨架的地方。“这就是要置我于死地的畜牲”。他一边说一边踢了一下马的头骨...


一条蛇从那里钻出来,咬了他致命的一口。

《名人死亡词典》漓江出版社 2001年版 P432
阅读全文...

7.20.2006

国史概论

如果对上帝有话说,就该直接去读《圣经》;如果对佛陀有话说,就该直接去读佛经。现在冒出来那么多通史、概论的课来,没有原典没有大师,反倒跟在国史概论、美国文学选读后面亦步亦趋。老师学生们都歇歇吧。
阅读全文...

7.16.2006

“真”归科学,那“善”呢?

西方文化传统是将“真“和“善“的权力归之于上帝。Kant定义了启蒙即是人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理性掌握真理,这样他将“真”的权力从上帝那里夺了出来还给人类。但对于善,Kant很犹豫,他认为就道德而论,人无法掌握它的权力;追问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善,这是神学家的使命——向上帝求得证明。(Hegel批判了Kant的这种观点,他引入了历史的概念,从而提供了与Kant的超验之路不同的另一个方案:回到历史中去,在历史的每一个当下中寻找善。)现代性自此而徐徐展开。

归人的“真”到了近、现代,逐渐由科学掌握了话语权。科学告诉人们什么是真理,进一步蚕食着上帝对“真”的威权。同时,对仍掌握着“善”的权力的上帝,现代性展开了猛烈的抨击,其立足点已决非在于上帝是否有界定“善”的决定权上,而进一步拓展到“上帝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上。上帝的威权受到如此置疑,科学却只关注于“真”,无意进入属于“善”的领域。进而“善”成了难以界定的伦理准则。一片风雨飘摇。

这成为一个根本性的困境,已经超越了任何具体科学研究的范围。以经济学来说,无论多么致力于“真”,多么寄望于如物理学般的rigor,却终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只埋首在求真理的世界中,它始终得面对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善”?

社会科学坚信回答这个问题是他们的责任之所在。道德世界对人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以至于我们不仅不能像自然科学般漠视它,甚至要将对它的探究作为我们的主要目标。于是同样脱胎于哲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分道扬镳。

可能的解决方案:如何放弃这种粗暴的二分,真正将真和善结合起来,在历史的语境下展开追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解决这个自启蒙运动以来便困扰着人类的难题。而那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野也将有望消弭。
阅读全文...

李零《中国方术考》 笔记 8

第七章 马王堆房中书研究
房中术,也称“接阴之道”(马王堆房中书《十问》),或“御妇人之术”(《后汉书 方术列传》),其中的“房中”、“阴”、“妇人”皆指女人,这表明房中术是以男人为对象的。
一、古房中书的著录和遗存
(一)有关著录
作为职业性技术传授的房中术,古书中提到的最早可上溯至汉文帝时齐临淄名医淳于意从同郡阳庆所授的“接阴阳禁书”(《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二)叶德辉的辑佚
1.房中书在五代以后大量亡佚,读日本在隋唐之际遣使中国带回大量书籍,其中有不少房中书。894年(日本永观二年,宋雍熙元年),日本名医端波康赖撰成《医心方》三十卷,其中卷二十八《房内》钞入古房中术多种,就是根据这些东传的汉籍,清末长沙叶德辉主要依此重编辑录《双梅景(从门从音)丛书》,其中与房中有关的古书五种:
(1)《素女经》一卷,稿成于1903年
(2)《素女方》一卷,稿成于1908年
(3)《玉房秘诀》一卷,附《玉房指要》,稿成于1903年
(4)《洞玄子》一卷,稿成于1903年
(5)《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一卷,稿成于1914年
2 李零先生直接阅《房内》原本,两相比照,发现叶辑本错误颇多
(三)高罗佩搜集的新资料
荷兰汉学家(R. H. van Gulik, 1910-1967),在房中术领域所著主要有两本书。
(1)《秘戏图考》 Erotic Colour Prints of the Ming Period, 东京1951年
(2)《中国古代房内考》 Sexual Life in Ancient China, E.J. Brill, Leiden 1961年
三点注意:第一,他收集整理了不少新材料;第二,他对古房中术的术语作了初步考证,虽然其中有很多错误;第三,猜测汉代房中书应该与《医心方》中保存的隋唐时期流行的房中术非常相似。

三、马王堆房中书的基本内容
1937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帛书以及少量竹书,其中与医药养生有关的著作14种15本,其中与房中术有关的有7种,分别是《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
马王堆房中术的基本内容:
(一)《养生方》
养生的含义很广,包括各种性治疗和保养,分为“养阳”和“养阴”,共32种医方,其中有27中保存下来,分为五类:(1)用于男性治疗或保养;(2)用于女性治疗或保养;(3)用于行房;(4)一般的养生补益;(5)房中书引文,附《牝户图》。
(二)《杂疗方》
前半部:“内加”,用于男性,以药巾擦试阴茎(“中身”)或以药入于尿道口(“中身空(孔)”),以“举”为度;“约”,用于女性,以药巾擦试阴户(“前”),以 “智(知)”(知,效验,指有反应)为度。分别为使阳具增大和使阴道收敛之媚药。
后半部:藏埋胞胎之法,益内利中之方和避鬼虫或虫蛇之方。
(三)《胎产书》
主要讲养胎、埋胞和求子之法。《人字图》、《禹藏图》。
(四)《十问》
以“养阳”为主要内容,包括服食、行气、导引、按摩等多种方法。此书似是来自多种古房中书,可能与《汉书 艺文志》著录的古房中书有一定关系,但内容仅限于养阳之方,是一种专题摘录。
(五)《合阴阳》(google 全文),主要讲性技巧
(六)《杂禁方》,篇幅很短,主要讲巫诅禁咒,其中半数文字涉于房中
(七)《天下至道谈》,主要也讲性技巧,内容多同于《合阴阳》,20章。

三、马王堆帛书中的术语系统
(一)男性生殖器,一般称为“阴”或“阳”,古人所谓“阴”有泛指和特指之分,泛指为生殖器的统称,男女皆可称“阴”(后世之“阳痿”,古人多称“阴痿”);特指责男曰阳,女曰阴。其专门术语有:
1.玉策,指阴茎
2.中身,阴茎的茎部,与首、尾相区别的部分
3.中身空(孔),指尿道口。《素女经》“夫玉茎意欲施与者,仁也;中有空(孔)者,义也;端有节者,礼也;意欲即起,不欲即止者,信也;临事低仰者,智也。”
4.最,应即《五十二病方 (从秃从贵)》之“(从月从最)”,指男性生殖器。
5.睾,指阴囊。
6.精,古人所谓精于西方医学之所谓精有两大不同,一,既可指射出体外的精液,也可指存于体内的精气,即尚未形成的各种精华之物,特别是先天所秉德生命力;二,不仅用于男性,也用于女性,特别指女性生殖器的分泌液。
7.玉泉,隐喻表示精液。
8.赤子,《老子》以赤子喻至德,这里做男性生殖器的隐语。
(二)女性生殖器
一般称阴,可以是泛指或特指,但不能称阳。
1.前,女前阴。
2.前脉,女子性器中之敏感点,阴深约1/3处,习称G点。
3.玄门,即阴门。
4.交筋,疑即前脉。
5.玉窦,亦指阴门。
(三)性交过程。常用“用”或“为”表示行房,主要分两个阶段:
1.性交前的爱抚,称“戏道”,包括抚摸(“操(从木从昏)”)、接吻(“相(从口从句)”)、拥抱(“相抱”)。
2.插入性交,称“接形”,包括浅刺(“从手从甚”)、深纳(“深内”)和抽拔(“撅”),以及“十动”、“十节”(或“十势”)、“十修”(或“八道”)等内容。
(四)性交的十种体位—十节或十势
1.虎游,女俯首撅臀,男跪其后的后入位,像虎踞(指男)。“游”或作“流”。
2.蝉柎(附),相当于《玄女经》中的“虎步”,男平伏在上,女平伏在下的后入位,像蝉栖,柎或作傅、付。
3.斥(尺)蠖,一种虫名,每爬一步都要弓一下背,“斥”或作“尺”。
4.(从囗从禾)(从木从角),像两獐角羝(指男女双方)。
5.蝗(从石从桀),(从石从桀)有分张之意。或作黄拓。
6.爰(从犬从爰)据,相当于《玄女经》的“猿搏”,女仰男立,男擎女腿的前入位,像猿猴攀树,指男。据或作居。
7.瞻(詹)诸,即蟾蜍。瞻或作蟾,诸或作者。
8.兔鹜 ,相当于《玄女经》的“菟吮毫”,男仰,女反跨男人的后入位,像脱兔奔逸(指女),鹜或作务。
9.青(蜻)令(蛉),即蜻蜓,令或作灵。
10.鱼嘬,相当于《玄女经》中的“鱼接鳞”,男仰,女正跨男上的前入位,像游鱼嘬物,指女。
十种体位与古代导引术有密切关系。(1)古代导引术往往模仿动物,(2)古代导引术除动作外,往往还配合呼吸和意念,(3)《素女经》有“玉茎不动,则辟死其所,所以常行以当导引也”,也视交接为导引。
(五)插入的角度、深浅和抽送频率 – “十脩”、“八道”
(1)上之,插入角度朝上,或作“高之”;
(2)下之;
(3)左之;
(4)右之;
(5)疾之,抽送快;
(6)徐之;
(7)希(稀)之,抽送间隔长;
(8)数之,间隔短;
(9)浅之;
(10)深之。
(六)性交的十个步骤
1.致气,致是使至之意,即使女气自至。
2.定味,味疑为读沫,指积精。
3.治节,疑指控制节奏。
4.劳实,似指真正触及兴奋点。
5.必时,疑指掌握时机。
6.通才(材),疑指开始插入。
7.微(从止从童),似指轻抽款送。
8.侍(待)盈,“盈”指应有的动作都已完成,这里指控制射精,等待高潮。
9.齐生,疑指达到高潮。
10.息刑(形),性交结束。
(七)八种交合所益 -- 如何以交合益身
1.治气,调气,在早晨醒来后,跪坐,直脊,提肛,使气下沉。
2.致沫,积精,在饮食之际,垂臀,直脊,提肛,使气畅通。
3.智(知)时,掌握时机,尤其指插入性交前爱抚温存,直到双方都有性交的冲动。
4.蓄气,积气,插入性交过程中放松背部,提肛,使气下沉。
5.和沫,疑指男女双方在性交过程中性器分泌液不断增多,交相混融,要领是在插入性交的过程中轻抽款送,和谐有致。
6.窃气,又称取气,指取女子之气,取卧姿,令对方助己,使阴茎勃起,但在阴茎充分膨胀时要及时停止。
7.寺(待赢),与上“待盈”同义,指控制射精等待高潮,要领是在高潮即将来临之际,绷紧背部,一动不动,闭气使下沉,静待其致。
8.定顷(倾),终于射精,要领是在“十动”后方才射精,并在抽出时仍然保持勃起状态。
(八)、七种交合所损
1.内闭,气血壅塞,指性交时感觉疼痛。
2.外泄,走泄精气,症状是性交时汗出不止。
3.渴(竭),气血枯竭,病因是性交不知节制。
4.勿,临事不举,症状是心欲为之而实际不能。
5.烦,心中烦乱,症状是性交时喘息心慌。
6.绝,断绝精气,病因是心意不欲而勉强行事。
7.费,气血亏损,症状是每遇房事必生疾病。
(九)控制射精的技术
1.马王堆帛书中表示射精的词有多种:施(释放)、顷(倾,倾泻)、星(溃散)、决(决溢)等。
2.“玉闭”
(十)男性性反应
(十一)女性性反应
1.插入前的反应,“五欲之征”。
2.插入后的反应
(1)反应性兴奋的八种动作,“八动八观”。
(2)反应性兴奋的五种声音(包括罪的表情),“五言(音)”。
(3)阴茎的触觉与阴道分泌液的状态与气味,“十已之征”,“十已”相对于“十动”,全部十动结束称“大卒”。
3.性高潮

四 与《房内》引文和《素女妙论》的比较

五 房中术与中国古代文化
1.三个基本层次
(1)合天道。与数术之学的背景有关,并从中衍生出各种房中禁忌。
(2)养性命。方技之学的所有分支(医药、房中、服食、行气、导引)的共同目的。
(3)和合夫妇,延续子嗣。与家庭、婚姻、求子、优生等内容有关。
2.几个角度试论
(1)早期道教的形成
(2)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是一种道教运动
(3)寇谦之清整道教,废除“敛钱米”和“男女合气”,但房中术的流传并未断绝。
(4)情色文学。
(5)清代的禁毁之厄决非中国古代性生活的终结。

第八章 “祖”名考实及其他
一 “祖”名考实:生殖崇拜物和“触器”
1.几种比较典型的与生殖崇拜有关的考古遗物
(1)丰饶女神像
(2)男根模拟物,“触器”
(3)交合图
2.中国的考古发现中,男根通常称作“祖”,甲骨文中为“且”。
明末小说《浪史奇观》(google之)
二 古代房中书的用药
阅读全文...

李零《中国方术考》 笔记 7

第六章 出土行气、导引文献概说
一、《行气铭》与丹田学说
“行气”,呼吸吐纳之术,以口鼻,通过呼吸天地之气以调节体能和神经系统。最早的出土物《行气铭》,暂称之为“觚形玉器”,铭文凡12行,每行3字,外加重文6字,共42字。
古行气家使用的丹田学说,形成于何时?

二、马王堆帛书《却谷食气》:辟谷与食气
1 却谷,也称辟谷或绝谷,指停食五谷,主要指碳水化合物。
《却谷食气》首先讲却谷,不是什么都不吃,而是“食石苇”,即一种补药,有服食程序。古人所食精华之物,除神仙家是服食“金丹”、“黄白”、“五芝”等物,一般是以有滋补作用的草木之药为主,这些药物大抵属“久服轻身延年,耐寒暑,不饥渴”之药,并且无毒,故《神农本草经》列为上药。
2 行气
据考,此帛书所述食六气之法即《陵阳子明经》佚说。陵阳子明是楚地传说中的仙人。
比较传世文献中的六气与帛书中的六气。
  《却谷食气》 《阳陵子明佚文》 《广雅 释天》 《庄子 逍遥游》李颐注
东方夜半气 沆瀣 沆瀣 沆瀣 沆瀣
东方平旦气 朝霞 朝霞 朝霞 朝霞
日出气(与天相配) (从金从光)光 天气、玄气、列缺 列缺 天气
南方日中气 端阳 正阳 正阳 正阳
西方日入气 输阴 沦阴 沦阴 飞泉
黄昏气 输阳 地气、黄气、倒景 倒景 地气
三 马王堆帛书《十问》中的食气之说
1.《十问》以房中养生为主题,由十组对问组成。
(1)黄帝、天师问对
(2)黄帝、大成问对
(3)黄帝、曹熬问对
(4)黄帝、容成问对
(5)尧、舜问对
(6)王子巧妇、彭祖问对
(7)盘庚、(从老从句)问对
(8)禹、师癸问对
(9)齐威王、文挚问对
(10)秦昭王、王期问对
2.《十问》中所述“食气”大部分都指房中术,而不是狭义的行气。只有(4)较特殊,主要讲行气而较少涉及房中。对其内容试作解释:
(1)“食气”与人生寿夭的关系
(2)食气的要领:A吐故纳新,呼吸要深长徐久,吐“宿气”纳“新气”,下文也叫“出死入生”;B食气之禁;C一日四时的呼吸要领;D讲究用腠理呼吸;E积精。

四 马王堆帛书《导引图》中的导引术式
1.导引,一种“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庄子 刻意》李颐注),类似健身体操的运动,以形体的屈伸俯仰(即“引体”)为特点,也伴随着呼吸吐纳(即“导气”),与行气类似,但行气只有呼吐,不一定伴随形体运动。
2.古之导引往往以图来传授,如马王堆帛书《导引图》,共44式分3类,残损严重。

五 张家山汉简《引书》中的导引术式
《导引图》有图而无文字说明,《引书》无图但有详细的文字说明,二者有多处可以互相发明。内容分为五部分:
(1)论四时起居之事宜,大意是人应顺应“春产、夏长、秋收、冬臧(藏)”的节令来安排起居。
(2)基本导引术式(共36式)
(3)除病导引
(4)各种导引之术的益身之效
(5)论适应燥湿寒暑之道

六 “引阴”考
《引书》所述各式中有两种引阴:第一种是与“引阳”相对应,并列而含义相反。引阳指“前昔(错)手而卯(仰),极之),引阴指”反昔(错)手而俯,极之“,使普通的上肢运动,属于导引的基本式。第二种是与”引阴气“的含义相同,属于男性保养性质的房中导引,下文将作专门讨论。马王堆帛书中也多次提到“益气之法”或“治印之道”,此类技术也称“引阴”。

七 上村岭铜镜和古代禽戏
1.1956-57年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底,1612号墓出土。铜镜背面花纹包含四种动物,左龙上鹿下鸟,右边动物与左边相似,但形体较大,似与五禽戏相关。
2.禽戏除用于强身健体,还对房中术、神仙道术和后来的武术有深远影响。
(1)华佗传授五禽戏,强调适度活动,但不可过度(阴茎也应如此适度运动,即行房事),用仿生术模仿表示人的性交体位。
(2)中国古代的神仙是一种养生境界。属于方技之术的行气、导引和房中同时也都是成仙之术。
(3)中国古代的武术本名“技击”,拳法多有取自导引者。

八 行气导引与内丹术
1.道教文献中人们常常把服食金丹黄白称为外丹术,把行气导引称为内丹术,后也有将房中术并入内丹术者。内丹术的起源当早于外丹术,但它所使用的概念属于主要取自随后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外丹术。
2.丹田学说的提出当是内丹术起源的关键所在。“丹田”之称最早见于《抱朴子 地真》。
阅读全文...

李零《中国方术考》 笔记 6

下篇 方技考
第五章 炼丹术的起源和服食、祝由
《汉志 方技略》中讲方技分为四个门类:医经、经方、房中、神仙。方技在古代主要指与人体有关的知识体系。医药养生和神仙方术长时期杂糅不分,直到汉唐以后才逐渐分开。
一、服食的概念:它与医术的联系和区别
服食也称服饵(“饵”也是食的意思),主要是一种内服外物,通过口腹与外部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方式。
医家有“五药”:草(草本植物)、木(木本植物)、虫(动物)、石(矿物)、谷(粮食),见《周礼 天官 疾医》(郑玄注)。
二者从成分上看区别不大,但用药的目的和药物体系有所不同。
葛洪《神农四经》将入药之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药为升仙之药,中药为养性之药,下药方为除病之药。他认为广义的服食虽可兼赅五服之外的所有内服药饵,但从狭义来讲只指少数有所谓特殊能力的“仙药”,特别是黄金、白银等矿物质药物,不包括一般的草木之药。(“仙药”以丹砂、金银最为重,且人工练就者远胜于自然状态的。炼“还丹”属于炼丹术,炼金银属于黄白术。)
葛洪:“五芝”为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仅次于丹砂、金银。
总结:古之神仙服食与食用方药在倾向和体系安排上有所不同。《神农四经》与今本《神农本草经》基本区别之一是同样讲服药,但服食之药以金石为主,医术之药以草木为主,分别代表了古代药物体系的两个极端。医术以治病为出发点,进而追求养生与延年;服食以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为目标,退而求其次,才求诸医药养性。

二、炼丹术的起源:尸体防腐和冶金术
尸体防腐和冶金术分别有助于我们理解炼丹术的实用目的和技术背景。
最早的直接考古材料见于西汉。最早的炼丹设备为1970年10月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的唐代石榴堇4件和玛瑙研钵(配玉杵)1套。最早的炼丹文献是《太清金液神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等,约在两汉之际。
1. 尸体防腐
(1)不同于世界其他地区的防腐技术。马王堆女尸(马王堆M1出)和凤凰山男尸(凤凰山M168出)
(2)措施:1及早入殓;2深埋密闭;3棺液中含有杀菌抑腐物质,如朱砂、低级胺、酶抑制剂等;4尸体中含有杀菌抑腐物质,如铅、汞、砷等。
(3)特色
A朱砂的普遍使用
B“敛玉”。
据《周礼 春官 典瑞》所载,玉的用途有:a作服饰,用以表示身份等级,属“舆服制度”中的“服”,乃朝聘会享所必备。b用于祭祀、军礼等国之大事。C用于敛尸,所谓“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大丧,共饭玉、含玉、赠玉”。c其他,如和难、聘女等。
古代以玉器敛尸而葬,a新石器时代以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称“玉敛葬”,良渚玉敛葬。似与祭司有关,为沟通天人之际的法器,或是财富象征。b商周时代玉器制造更发达,更多用于祭祀,多做礼器等物,除了称(从王从含)、(从王从真)等堵七窍之物为“葬玉”。c汉起多用于防腐,为一种迷信观念,如金缕玉衣,多用金丝、银丝或铜丝编缀起来,类似甲衣。据推测,玉衣的来源可以上溯至东周时期的“缀玉面罩”和“缀玉衣服”,西周时期也有更早形态,因而可以推断,“敛玉”从散佩于身到整合成衣也许是一种连贯的发展,向上可一直追溯到良渚墓葬。此外,良渚墓葬中也有佩立而焚然后入葬的例子。
(4)从道家看朱砂、敛玉在古代防腐中的地位,《神农本草经》、葛洪《抱朴子 仙药》等。
丹砂:“主身体五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神农本草经》卷一),有养神益气和驱邪(常以丹砂书符形式)等功效,此外它对治疗痈疮有效,痈疮与衰老、死亡属于同类,因而活人服食丹砂可以起到预先防腐的作用。
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礼记 玉藻》)。汉镜铭文屡见“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如河南洛阳烧沟汉墓M1023)。
2 炼丹术
药物学和冶金学的混合物
(1)药物: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等。冶金:以青铜冶炼为主体,以铜、锡、铅、砷的混合物为主要内容,但不同于青铜冶炼,以“抽杀炼汞”用汞来制造金汞齐和药金、药银为主要内容,模拟金银冶炼。
(2)金器:最早出土物往往与北方草原青铜文化有关。银器:晚于金器,数量也较之为少。
(3)东周以来金器制品骤然增多,从原本北方草原青铜文化地区,即东胡、匈奴和山戎部族的分布区扩展到中原地区,包括:金银容器、错嵌金银的器物、鎏金银的器物、包金的器物、金银货币。

三 出土本草、医方中的服食之说
(一)出土本草类书籍,即双古堆汉简《万物》中的服食之说
古代本草不仅是单纯的药物学,还包括与采药有关的各种实际知识,不但同旅行、地质密不可分,还带有博物学的性质。
1 《万物》中关于神仙服食或与之有关的简文包括(1)疾行趋善类,(2)明目登高类,(3)潜水行水类,(4)避蛊类,(5)悬镜类,(6)控制寒热类。
2 疾走之术,与飞行升仙关系密切。《抱朴子 杂应》由“登峻涉险,远行不极之道”,将疾走飞行之术分为四种:(1)服食法,属服食;(2)乘(从足从乔)法,有三种,分别是龙(从足从乔)、虎(从足从乔)、鹿卢(从足从乔),与仿生引导有关;(3)服符精思法,以服符加存想;(4)乘飞车法,也有仿生性质。

四 出土医方中的祝由术
是一种用咒禁治病的武术,“祝”是诅咒之意。
合理性:上古时缺医少药,一方面人们注重行气、导引一类的养生法,强调人体自身的预防能力和恢复能力,另一方面在观念上,他们也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特别是对那些据说可以交通天人的巫术会有更大偏爱,巫术在古代具有心理治疗意义。
古时巫、医分工较早,但仍有早先巫医部分的影子。古时医方中多有用祝由术治病的方子,比如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养生方》和《杂疗方》等。其巫术可归纳如下:
(1)喷,喷水,往往以“湮汲三浑”为之。
(2)唾,吐唾沫。唾液可以已伤。
(3)(从口从火),呼气。
(4)呼,呼号。
(5)鼓,击鼓。击鼓、呼号皆用以趋鬼。
(6)(从巳从攴),也叫(从亥从殳)(从巳从攴),一种驱鬼之术。
(7)抿,以匕(饭匙)刮摩患处。
(8)摩,以土块或某些药物摩擦患处。
(9)涂,以泥土或猪屎、鸡屎涂抹患处。
(10)弃,将施术时染有血污病毒之水或他物(帚、禾等)扔掉,表示将病毒除去。
(11)覆,将施术时使用过的杯、奚蠡(水瓢)等器皿反扣,表示不再使用。
(12)禹步,是行巫术时常用的一种舞步。参见《抱朴子 内篇》的《仙药》和《登涉》。
(13)画地,画地为防,置身其中,用以禁避鬼怪、虎狼、盗贼的伤害。
(14)桃枝,古人相信用东向桃枝可以避邪。
(15)祝,祈告神祗和诅咒致病的鬼怪,威胁这些鬼怪如果不停止作怪,将以某种手段残之、杀之。祝辞前又实惠又表示呼叫之声的“(从贲从欠)”、“皋”等字,前者是祷,后者是禳。祝的遍数多为七遍或十四遍。
(16)辜,辜(从石从桀),一种用(从石从桀)杀(肢解之物)禳除凶咎的方术。
(17)其他,如骑扫帚或骑黑猪等。
阅读全文...

4.19.2006

对《周易》数字卦象的一些补充 4 by coolchanger

发信人: coolchanger (每一天都充满勇气的醒来), 信区: thinking
标 题: Re: 李零《中国方术考》笔记 5
发信站: 一见如故 (Wed Apr 19 10:04:17 2006), 本站(yjrg.net)

你说的第一段是很正确的。人们无法从所能够掌握的周易去诠释上古三易(也有说四易的),所以就不可避免的提出两个命题:其一,上古三易和周易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系统;其二,上古三易简化演变成为周易,而且变动很大,所以无法用周易去套释比它本身要繁复的多的上古三易。
而现今掌握的情况是:周易出现之前的卦象基本都是多爻的,而且也比较能够清晰的体现出六爻和十爻的分类。
连山即是连三说,固然是假说,我个人认为它是目前所提出的假说中比较合理的——前文说过,它符合了人们用归纳简并的方法去掌握一项技术这一规律性。

而其他的假说,比方说连山是以艮为首卦艮为山故称连山、归藏是以坤为首卦其余诸卦归藏之故称归藏,其最大的弱点就是没能体现出周易和上古易的系统不同性,所以它实际上还是从周易出发(仍然沿用周易的文王八卦),用周易的一套系统穿凿附会去解释。我认为是很不可取的。
再反过来看,一种卜筮系统是由卦象和爻辞共同组成,而卦象和爻辞又都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六爻卦和十爻卦肯定分别另外各有一套爻辞相对应,而且又分别与之构成一套系统。由此来看,说六爻卦和十爻卦与连山卦、归藏卦之间有很大联系,这种推断还是比较让人信服的。

进一步说,连山卦出现较早,是十爻卦,归藏卦稍晚,是六爻卦(再发展到后来的文王两爻卦),这种假说我认为还是挺有道理的。
阅读全文...

对《周易》数字卦象的一些补充 3

这里就比较麻烦。在我们已经有先入为主的今文周易体系的基础上,而恰恰今文周易是个比较完整和比较固定的体系的时候,就难免会用现在的金文周易来套不那么完整和散碎成片断的古文周易。就比如这个上古四易的各种复原卦象,就是一个道理。但事实上这种照搬照套恰恰是不正确的,而且存在很大问题。学者根据考古发现只能指出,古文周易和今文周易存在很大的差别,差别大到无法用后来的系统来套原初的系统,这种研究方法将不可避免的把古文周易原本的特性给丧失掉。所以在我的理解中,李零先生的态度是:宁可承认古文周易和今文周易是两套互异的相对独立的系统,宁可承认现在的考古学不足以对古文周易作出基本完整的复原,也不肯用后人之说来套前人之说。我很赞成这种态度。

至于解读方法,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了。周易简单的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就是如何由数字组成一套卦象,即筮法根据什么样的规则从数发展到象,进而卦,这是关键部分;二是“象”,一套足以模拟天道循环的小宇宙体系,是由“数”发展衍变而来的。在此基础上才有讨论第三部分的可能,即根据“卦象”发展出来的一套解释系统,比如“七七六七六六,贞吉”为什么解释成“吉”?即使是在周易内部,今文周易和古文周易不仅数象不同,解释系统也是不同的。如果单单说“基本上和后世的解读方法一无二治”,那也只不过是将前者的卦象强行套到后者的解释系统上了。强扭的瓜不甜啊。

归藏连山我不愿意去谈。因为任何对它的探讨都只能是猜测,是没有实际证据的。连山是否是连三,就和安州六器中那件中鼎上的铭文是否是“十八大夫”一样,没法证伪,也就无法讨论的。所以连山归藏不妨当作一种可能的存在进入我们的思考体系,但不可以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不可以以无作证的猜测来下结论。

连山归藏之说最早出于何处,我没找到确切的说法,不知道是否是最早见于宋代的记载。不过逻辑上来看,一定会有个前《周易》的发展阶段,周之前的中国也没有大一统到只有一种流行的卜筮系统的阶段,对当时存在数种不同的占卦体系的猜测,应该是合理的。但空谈这些无益,恐怕只能等着进一步的考古发现了。
阅读全文...

对《周易》数字卦象的一些补充 2 by coolchanger

发信人: coolchanger (每一天都充满勇气的醒来), 信区: thinking
标 题: Re: 李零《中国方术考》笔记 5
发信站: 一见如故 (Tue Apr 18 22:21:28 2006), 本站(yjrg.net)



对。我看过所谓上古四易的各自复原卦象,但是从这些提供卦象中可以看到,它们除了阴阳二爻的表示方法稍有不同外,就再没有其他的不同了,尤其是其内容的诠释和卦辞的解读上,基本上都和后世的解读方法一无二致。
所以有一些人遵循了另一种说法:连山是连三的谐音,即——为了避免由于书写习惯带来的卦象混淆,把二、三这两个数字改成左右结构,即“- -”和“---”,所以称为连三;而后来考虑到这样的写法还是不甚方便,于是就进一步简化,像你文中提到的,干脆合并成六个数,所以称为归藏。

我就很赞同后一种说法,因为它很能体现卜筮由繁至简的发展过程。连山是十爻卦,很不方便,而归藏是六爻卦,好一点,但还是不够,所以后来就发展成只有阴阳二爻的文王卦,而原来的连山归藏两种筮法便再几无传世,这是很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的。

顺便提一句,现在仍然还有归藏卦的说法,但是很多人认为那只是假借一个名分,是宋人伪造的。
阅读全文...

4.18.2006

对《周易》数字卦象的一些补充 1

补充一下吧,有关周易,今本周易主要是西汉之后的版本,即用一和八表示阴阳二爻,进而组成卦象。但出土材料逐渐表明,在西汉之前的商周时代,人们所使用的周易并不是一和八这阴阳二爻的产物,而是十进制数字表示的卦象,即是一种“数字卦”。对数字卦的破译是首先从对“奇字”的破译开始的。


北宋重和元年在湖北孝感出土了一批西周青铜器,就是有名的“安州六器”,其中有一件钟鼎上所刻铭文末尾有两个奇怪的符号(郁闷,这里打不出来,就是从上向下读的(十八八八八八)和(八十八八八八)。当时的人们以为是“赫赫”拟声词,或者“十八大夫”之类的解释,但这是牵强附会了。20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郭沫若作考证,觉得这两个符号应该是某个家族的族徽,貌似解释合理了一些。到了20世纪五十年代,随着在其他地方陆续出土了一批西周文物,文物上也有类似这种符号的存在,人们发现它们不是代表家族族徽,而是一种文字符号,在向人传递着某种信息。七十年代陕西凤雏发现了大批西周甲骨,对这些符号的研究终于取得突破,人们认识到这是一种“奇字”,即是数字卦,早期周易八卦的形态。

现在流传的周易八卦主要是西汉以来的2.0版,即用一和八两个数字象征阴和阳,阴阳爻相互交错组成卦象。但对奇字的破译表明,周易的最初形态是十进制的数字卦象,即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10个数字按数字的奇偶阴阳组成卦行,这是西汉以前的周易形象。只不过到了西汉人们从1.0变成了2.0,而且两个版本间不大兼容罢了。

回头说这个古代周易的1.0版,十进制数字表示卦象,但按照古代书写体制,一是一个横,二是两个横,三是三个横,四是四个横,这样刻在铜器或龟甲上会造成混淆,所以十进制简化成六个数字,一 五 六 七 八 九,其中二三四归入六,十进入下一位,这样6个数字组成卦象。学者们根据已经出土的甲骨和铭文上的记载成功的破译了“奇字”,并根据奇字复原了最初的周易形态的一部分。即是说,卦象是由数字形成的。

只不过考古发掘的资料有限,无法完全复原数字形态的周易,也无法还原与卦象搭配的解释系统罢了。比如“七七六七六六,贞吉”,就是原初的周易形态。


需要指出的是,古书上说《周易》是周朝的卦书,夏有《连山》商有《归藏》,都是类似周之《周易》的卜卦之书,也都有各自的一套规则。只不过均已失传。上文讨论的数字卦仍然是在《周易》的系统内的,和《连山》或《归藏》没有关系。
阅读全文...

4.17.2006

来个测试

http://hr2.cyol.com/sccs/index.jsp

您的测试结果

第一瓶:意味着人生的本质。
Maha Chohan师父
颜色:碧绿/碧绿
关键提示:纯粹的宇宙意识
使用部位:胸部周围,躯干,喉咙,颈部
积极面:能听取他人的痛苦与烦恼,知道如何帮助他人。是个谦虚的人。精通媒体学与电脑,善于通过舞蹈,歌曲,写作等表现自己。
消极面:感情细腻,容易受打击。难以从曾经失望的过去以及恐惧中脱身,总是寻找各种理由来苛求自己。电脑(机械方面能力弱)能力不够。
彩瓶的特殊功效:AURA-SOMA基本组合中的第13瓶。与天王星有密切的关系。能提高B43瓶的功效,可以帮助您消除恐惧心理,让自己感到心安理得。


第二瓶:意味着人的过去。
太阳瓶/阳光
颜色:黄色/金黄色
关键提示:打开内心知识以及内心智慧
使用部位:太阳神经系统的周围
积极面:您是能在意识层面把灵魂深处的智慧作为知识加以把握的人。您很有幽默感,并经常将其作为沟通的手段。您具有管理与组织的才能。
消极面:时常对日常小事感到恐惧。在感情方面稍显不成熟。能够发现别人的长处,却往往找不到自己的发光点。偏向权威主义,对待他人时往往缺乏礼貌。
彩瓶的特殊功效:是AURA-SOMA脉轮组合中的一个,与太阳神经系统有很深的关系。在往世疗法中,有助于和古代埃及的转世。把精神现象展现为具体形象,对克服恐惧有益。


第三瓶:意味着人的现在。
Serapi Bey师父
颜色:无色/无色
关键提示:光的力量,扩展的意识
使用部位:身体的所有部位
积极面:知道只有经受痛苦、烦恼才能成长。您有预感上天马上会赐于您新的惊讶。您是个哲学家,是个"彩虹的战士",拥有"彩虹"般的能量。
消极面:抱有非常大的烦恼与痛苦。要去挖掘深葳于内心的自我。喜欢支配别人。难以与过去告别,过分拘泥于细枝末节,担心过多。
彩瓶的特殊功效:AURA-SOMA基本组合中的第5瓶。能帮助您发现自己的灵魂与光明。是所有瓶子中最有力量的瓶子。使用其它瓶子无效时,使用该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瓶:意味着人的未来。
智慧之瓶/黄金乡
颜色:金黄/金黄
关键提示:在所有层面上拥有智慧
使用部位:太阳神经系统周围
积极面:通过积极的思索,获得了欢喜与智慧,能以积极的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您已经选择了正确的方向,您的未来是一片彩虹。您的生活与自然的韵律相和谐。
消极面:忘却混乱导致的恐惧与担心吧。对自己失去信心,难以忘却过去。总是想过奢侈的生活,会导致自己永远不感到满足。您依赖心理较重,却总是想表现自己,争强好胜。
彩瓶的特殊功效:能消除您身体中央部分的"堵塞",发挥全身的活性,使您的人格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帮助您从痛苦的经历中解脱,迎接欢乐的到来。
阅读全文...

李零《中国方术考》 笔记 5

第四章 早期卜筮的新发现
商、周两代卜筮流行。战国、秦汉时随着日者之术的兴盛,式占更加重要了。此外汉以来卜、筮渐渐分化独立为两个门类,不再像前代般相袭而用。卜法渐衰的原因不明,筮占日盛的原因则较为明显:(1)汉代重象数之学,易占得以顺应大趋势;(2)《周易》为儒家六艺经典之一,随着儒家在汉朝的强势而扩大影响。
古代卜筮之书大多已亡佚,现存者又多成书较晚,对早期卜筮的了解主要来自对出土材料的研究。

一、商周甲骨和早期卜法
二十世纪早期考古学三大发现:商代甲骨、西域汉简和敦煌文书。
1、早于商代已经有甲骨了。总的发展趋势是:(1)从单用卜骨到龟、骨并用;(2)从无钻凿到有钻和钻凿并用;(3)从无文字到有文字。
进而我们可以看到商代甲骨的真正特色:(1)发展出龟卜且用龟渐多于用骨;(2)发展出规范化的钻凿形态;(3)发展出系统的占卜记录,即甲骨刻辞。
周朝的甲骨,主要在50年代以来陆续有发掘出土,目前数量较多的主要是西周。
出土材料表明,直到战国时代,卜、筮一直都是结合在一起的。商朝和两周时龟卜一直很发达。
2、汉朝时,古代龟卜由盛而衰。
汉唐可见所载的龟卜之书大多已亡佚,少数能参考的文献有:(1)《周礼.春官》中的《大卜》、《卜师》、《龟人》、《(从草从垂)氏》、《占人》五篇和其他儒经子集中的片断;(2)《史记.龟策列传》所载褚少孙“之大卜官,问掌故文学长老习事者”所了解到的西汉卜法。
3、早期卜法研究
(一)、卜龟的选取(取龟)
(1)《龟人》有“六龟”,为“灵”(天龟,玄色,行时头仰,用于祭天)、“绎”(地龟,黄色,行时头低,用于祭地)、“果”(东龟,青色,行时甲前掩,春用)、“雷”(西龟,白色,行时头朝左,秋用)、“猎”(南龟,赤色,行时甲后掩,夏用)、“若”(北龟,黑色,行时头朝右,冬用)。
(2)《尔雅.释鱼》与(1)所述略同,名有异,绎作谢、果作诸果、猎作诸猎、雷作不类、若作不若。此外另有一套龟名,共十种,为神龟、灵龟、摄龟、宝龟、文龟、筮龟、山龟、泽龟、水龟、火龟。
(3)《龟策列传》有“八名龟”:北斗龟、南辰龟、五星龟、八风龟、二十八宿龟、日月龟、九州龟、玉龟。
(4)《唐六典》卷十四有两套龟名,一为九龟:石龟、泉龟、蔡龟、江龟、洛龟、海龟、河龟、淮龟、旱龟。一为五色龟:青灵(春用)、赤灵(夏用)、白灵(秋用)、黑灵(冬用)、黄灵(四季之月用)。
经鉴定,商代所用的卜龟主要有四种,分别是花龟(Ocadia sinesis)、金龟(Geoclemys reevsii)、水龟(Clemmys mutics)、亚洲大陆龟(Testudo mutics)。
(二)、杀龟取甲(衅龟)
多于岁首杀龟,杀龟前要选择时日和卜问采用何种祭牲。百姓杀龟以为不祥。
(三)、修治龟甲(属攻龟)
商代的甲骨在占卜前均经过修治。
(四)、钻凿(亦属攻龟)
在修治好的甲骨的背面钻孔开槽,以供施火占卜。钻是直接施火之孔,凿则是钻旁或钻中所开之槽。
(五)、灼兆(作龟)
施火于钻凿,令龟骨的正面呈兆,钻凿的配合在于控制兆纹的走向。猜测可能的兆象,一种是按求卜之事排列吉凶之事,一种是按兆象排列举事宜忌。术语分两类,兆干和兆枝。
兆干的上中下三段分称首、身、足:首,上露称见,向内倾斜称(从人从免),向外倾斜称仰。身,正直称正,弯曲称折,长称长大,短称挫折。足,下露称发(或作,或诈),下延称开,上收称(从月从今)(与开相反,是敛的意思)。
兆枝的内外分称内(或中)、外。短称有内无外,平称内外相应,一头高一头低称内高外下或外高内下,两头翘或两头垂称内自桥,外自垂或内自垂,外自桥。
其他,诸如“呈兆”似乎主要与兆干有关,“横吉”或“横吉安”似乎主要与兆枝有关。
(六)、刻辞。可分为六类:(1)兆辞,记卜兆吉凶及其先后次第;(2)署辞,记贡龟来源、数量和置用之所等;(3)前辞,记占卜时间和贞人名,贞为卜问、定夺之义;(4)命辞,也称贞辞,即贞人告龟之辞,包括各种问题,是卜辞的主体;(5)占辞,对照卜书所作的吉凶判断;(6)验辞,追记占辞的校验。
(七)、卜龟的入档(藏龟)

二、“奇字”之谜:中国古代的数字卦
中国古代的筮占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数占,它是以一定数量的蓍草作算筹,按特殊方法排列(揲蓍),将所得余数易为卦爻(布卦),用来占断吉凶。其出现晚于骨卜,与龟卜约略同时,均从商代起已经存在,肯定早于《周易》。
“奇字”的破译。《周易》的易卦本来源于一种用十进制数表示的数字卦,不但原来未用横画断连表示的阴阳二爻,而且就连这种阴阳二爻最初也用数字来表示。
奇字最早在北宋重合元年(1118年)湖北孝感出土,名为“安州六器”,其中有一件中鼎,鼎上既有特殊符号。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对这些符号作了重新考证。70年代末终于产生重大突破,认识到这是种特殊的数字卦。
认识:(1)中国早期易筮,从商、西周到春秋战国,一直是以一、五、六、七、八、九这六个数字来表示的(古人不用二、三、四,是因为二、三、四皆积横画为之,竖写则与一重复无别。卦画所略去的二、三、四将二、四归六,三归一)。它们可被认为代表着十进制的数位组合(十是下位进一)。(2)用一、八表示的卦爻,即今本《周易》卦爻的前身,只是到了西汉初年才逐渐星辰个。(3)估计早期筮法的蓍数和分?程序应该与后世有不小的差异。似乎可以解释传言《周易》之前仍有夏朝的《连山》和商朝的《归藏》等易书。
中国早期筮法与算法的关系。(1)用数基本一致。筮法中的一至四为一类,积横画为之,与算筹表示的第一类形式相同;五至八为一类,以二画交午或分合为之,应亦本之布筹,五与七相似,六与八相似;九为一类,《说文》以为九有“究竟”之意,是表示“数之极”;“十”为一类,变横画之一为竖画之一。(2)算法也模仿筮法,在工具和操作上有相似之处。(3)古代凡举大事,照例都要占卜,这些“占”都与“算”有密切联系。
所以从根本上讲,要了解古代易学,要抓住两点,一是数,即卦如何由数变成,这是筮法的关键;二是象,即上述由数变成的卦,作为占断依据,只有象征意义,后面有特定的理解和解释系统。只是两方面线索皆已失传。

三、楚占卜竹简
50年代至今陆续发现了13批,过去发表了仅4批,均为50年代出土的,数量少保存也较差(1954年湖南长沙五里碑、仰天湖、杨家湾,1957-1958年河南信阳长台关)。60年代以来出土的楚简发表的只有包山楚简(1965、1973、1978年湖北江陵望山、藤店和天星观出土四批,1980年河南临澧九里,1981年湖北江陵九店,1984年湖南常德,1986年湖南荆门包山,1987年湖南慈利石板村)。
包山楚简:1987年湖北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墓主邵(从它从力),官居楚国左尹,时在战国中期之末。包山楚简主要可分为三类,一为文书、户籍登记和狱讼案例,二为卜筮祭祷记录,三为遣册,死者下葬的随葬品清单。本文着重探讨第二类。
(一)、内容与格式
内容略。格式:楚简占卜之辞有两种,一种是记年月日,较详细,是对某事的第一次占卜,一种不记年月日,直接以“某某习之”开头,较略,是对某事的第二次占卜,因而不记日期而承上省略。我们称前者为“初占”,后者为“习占”。
1、初占:简文通常都包括前后两句,第一次占卜主要是卜躬身或病瘳,并总是用“以其故夺之”为结语,以引出后面的“夺”。第二次占卜就是问“夺”,所谓“夺”又分“祠”和“禳”两部分,祠是祭祷,馈享神祖,以其致福,“禳”是解除妖祥之害,两者都是用以除病。第一次占卜分为前辞、命辞、占辞三部分,第二次占卜分命辞和占辞两部分。
2、习占:第一次分前辞和命辞两部分,第二次分命辞和占辞两部分。
(二)、术语考证(卜瘳部分)
甲、岁名。以事记年。岁名皆后来清抄时所加。
乙、月名。除了七、八、九、十四个月,楚皆有本国特有的月名。
春:冬夕(正月)、屈夕(二月)、远夕(三月)
夏:邢夷(四月)、夏夷(五月)、享月(六月)
秋:夏(从亦从示),(八月,亦作“秋二月”),九月(亦作“秋三月”)
冬:十月,爨月(十一月),献马(十二月)
丙、占卜周期。往往以一年为一个周期。
丁、占卜工具和占卜方式。古代占卜,用龟曰卜,用策(或蓍)曰筮。该简文中,一般地说,记有爻卦的是策,不记有爻卦的是龟。简文中所见真人可以分为两组,卜人和筮人。
戊、吉凶占验。(1)卜瘳命辞总是由“贞”字引起;(2)“贞”字以下的命辞是待决之事。
己、病情。
(三)术语考证(卜夺部分)
甲、三种祷辞:翌祷、与祷、赛祷。
乙、祷辞对象。
A、神祗
(1)太(“蚀太”等)。位列于众神之首,应即太一。
(2)司命。《史记.天官书》云:“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楚辞.九歌》中有大司命和少司命,分为二神。
(3)司(从衣从骨)(楚文中的祸字,祸在古文中可读为过)。与司命有关,即前者为大司命,后者为少司命。
(4)后土,原作“侯土”,司地之神。
(5)社,即社主,也是地神。
(6)地主,分为宫地主(司宅地之神)和野地主。
(7)宫后土。也应是司宅地之神。
(8)大水、大川。
(9)五山。应指五大名山,具体不详。
(10)(从夕从土)山。疑似五山之一。
(11)高丘、下丘。“丘”字原从原从土,盖指高丘和矮丘。
(12)宫。宫室、住宅。
(13)行,指道路。
(14)大门。古书“五祀”曰户、中霤、门、行(如见《礼记.月令》),以配五行。
(15)南方。属四方之神。
(16)二天子。似属地祗。
(B)、祖考及其亲属(死者)
丙、祭物
(A)祭牲
(1)牛。多为(从音从戈)牛,(只有一简为“直牛”),整理者读为“特牛”,以为一牛。
(2)豢。简文称犬为豢,分“(从音从戈)豢”和“全豢”。
(3)腊。分“(从音从戈)腊”、“全腊”和“肥腊”。
(4)(从豕从开)。三岁豕。分肥(从豕从开)和(从音从戈)(从豕从开)。(从豕从开)字原从豕从干。
(5)豭。公豕,原从豕从古。
(6)牂。牝羊。一说三岁牝羊。
(7)(从羊从殳)。黑色公羊。原从羊从古。
(8)(从羊从膚)。可能也是黑羊。古书常以膚为卢,并假“卢”为“(从玄从旅)”。说文:“(从玄从旅),黑色也”。
(9)白犬。主要用于祭宫室、门、行。
(10)、牺马。用以祭大水。
(B)其他
(1)酒食。酒字原作酉。
(2)俎豆。俎字原从(从虍从且)从又,豆字原从木旁。
(3)服玉。以环、(从王从丑)计。服字原作备。
(4)冠带、衣裳。衣裳以“称”计。“带”字原从糸旁。
丁、表示祷祠效果的词
既祷,祷祠完成。既城(成),神祖歆享其祀。
戊、穰除
(1)人害。害字原本从心从禹。
(2)盟诅。本指誓告于神,诅其不信者,见《周礼.春官.诅祝》和《周礼.秋官.司盟》。这里指由诅咒造成的不祥。盟字原从示从明,诅字原从示从(从虍从且)。
(3)不辜。无辜而死的冤魂。辜字原从歹从古。
(4)殇。古书所说殇,或为“夭死”,也称“不壮死”(《礼仪.丧服》:“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岁为下殇;不满八岁以下,皆为无服之殇”),或为“兵死”,如《楚辞.九歌》中有“国殇”,即属为国捐躯战死沙场者。
(5)兵死,即战死者。
(6)山水与没人。淹死的人。前者浮于水上,后者沉入水底。没字原从水从勿。
(7)岁。太岁。
(8)日月。
(9)渐木立。不详。
(四)楚辞卜简的研究价值
1、多在战国中期末,但与远古占卜保有较多一致性,因而有研究价值。
2、占卜属数术之学。数术是古人以为可以通天地鬼神的技术,包括三类内容,一位与天文历算有关的占卜(如星占、式占),一为假动物之灵为媒介的占卜(如龟甲、筮占),一是属于驱邪巫术,如厌劾、祈禳。楚占卜辞主要是第二类,兼涉一、三。
3、楚占卜简与早期占卜记录的关系
(1)东周甲骨的代表;(2)破译商周数字卦后,对早期占卜中的“筮”有了新的认识。楚占卜简填补了商周和西汉两段时期之间的空白,表明数字卦由一、五、六、七、八、九6个数字表示,至于用一、八阴阳爻加以简化则是很晚之后的事情了。(3)楚占卜简的格式也与上周卜辞有诸多相似。(4)也对理解《史记.封禅书》和《楚辞》等内容有帮助。价值不止于占卜。

四、马王堆帛书和双古堆汉简中的两种《周易》
已有用一、八二数表示的阴阳爻,可与今本《周易》作比较。除了经文与今文本互有异同外,最大特异之处在卦序。
中国古代易学一直有儒门易和数术易两种,马王堆帛书《周易》代表前者,双古堆汉简《周易》代表后者,均为研究汉代易学的宝贵材料。
阅读全文...

4.12.2006

领导发威!

上周日领导约她的大学同学一起去某体育馆打羽毛球,玩得非常尽兴且大汗淋漓,体力透支严重。从体育馆向回走的时候东倒西歪即将立仆,在电光火石的一刹那突然看到前面那片住宅小区中央有一处很大的人工湖,湖边是若干可供游人休息的长椅,于是拽着她同学的袖子对她说:“快,带我上那泡子(pao1)边上坐一会喘口气...”

她同学当时就崩溃了....建筑商花上nn万钞票修的人工湖,到她那里变成泡子了....

这个故事教育我,领导的审美观绝对存在严重问题。
阅读全文...

4.10.2006

4.05.2006

李零《中国方术考》笔记 4

第三章 楚帛书与日书:古日者之说
日者最初来源于官学

一、 楚帛书

现存最早的日者之书,由Dr. Arthur M. Sackler收藏,借存于美国华盛顿 The Arthur M. Sackler Gralley的楚帛书。




(一)

(甲)、背景

1、楚帛书的出土与收藏。1942年9月,湖南长沙城东郊子弹库,由盗墓者发现,又称子弹库楚帛书,墓葬年代约在战国中晚期之交,从墓中无青铜器陪葬品这一点来看,墓葬主人的规则较低,但出土的大量帛书帛画却非常珍贵。

2、楚帛书的三种复制本和有关研究。(1)蔡季襄《晚周缯书考证》(1994年石印书)所附摹写本;(2)弗利尔美术馆所拍摄的全色照片,见《书道全集》,平反社1965年;(3)1966年,Sackler博物馆所拍的黑白、彩色两种照片。

(乙)、介绍

从式法角度来重新认识日书和帛书一类的书籍。

1、图式

古时的“图书”分两种,一是以图附文,图文分开,一是以文附图,“书”抄在图上,其中的文字带有题记性质或图注性质。这里的楚帛书属于后者,它的图式源于六壬式的式图。

图式分为五个部分:(1)春、夏、秋、冬分居东、南、西、北四方。(2)青、木、白、黑表示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维,与前者构成四方八维。(3)帛书十二神是一种与六壬十二神作用相似的“转位十二神”,各有所当辰位;取女、秉当寅、卯、辰,余、(左上九左下口右欠)、虞当巳、午、未,仓、臧、玄当申、酉、戌,易、姑、(上艹中佘下土)当亥、子、丑。每个“值神”皆有题记,题记按左旋排列,以象斗旋。(4)帛书四木按右旋排列,以象岁徙(太岁右旋)。(5)帛书中心的两篇文字处于北斗、太一的位置,它们颠倒书写,正是象其阴阳逆转,转位加临。

内容上,甲篇侧重岁,乙篇侧重时,丙篇侧重月。



二、战国秦汉时期的日书

截止到目前为止出土七种,本文讨论其中的五种,分别是:

(1)放马滩秦简《日书》甲种


(2)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




(3)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

(4)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种



(商承祚:节临睡虎地秦简)



(5)磨嘴子汉简《日书》残简



三、附论:十二生肖的起源

古时的姓名比今日复杂,包括姓、氏、名、字、谥等多种称谓。姓、氏互为本枝,表示血缘所出;名、字、谥用以称呼各人。人生而有名,死而有谥。

《左传》桓公六年记,申(纟需)对鲁桓公说,起名有“五以”、“六不以”:“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文献记载中五以常见,六不以则相抵者太多,其适用性似乎不是很广。

命名的规则包括:(1)用生肖本身命名;(2)用与生肖有关的动物命名;(3)用生日(支日)本身命名;(4)用生日(支日)的冲日命名,如子日名“午郢”(子与午、丑与未、寅与申、卯与酉、辰与戌、巳与亥互为冲日)。(5)用其他含义相关之字为名,如子日生肖为鼠,鼠善穿穴,故可以“孔”为名。

三十六禽,源于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出于天文。
阅读全文...

2.25.2006

我似乎丢了气定神闲

算起来,到上海一个星期了。每天都在疲于奔命,作各种各样并非很重要的事情。偌大的城市搞得我直发晕,作些蝼蚁般渺小的感叹,伤感那么一下子,然后低下头继续走路,干活,忙那些并非很重要的事情。
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大连的六年多虽然风波不断却终归无甚起伏,可以抱着一摞书优哉游哉啃来咬去,躲在乡下不管不问,偋心静气熬脑袋中的那一锅浆糊。闲适惯了,终于开始对上海的生活茫然起来。我发现自己颇不适应这里的生活,像被栽到淮北的橘。
天气,饮食,交通,生活习惯,上海人待人接物的思维方式,云云。反复嚼起卡夫卡的那句话:“每种挫折都能击败我”。不信宿命吧,却免不了悲观沮丧到一塌糊涂。我开始怀疑,生活的意义是否就是用苦难撑起一个个肥皂泡,然后再打破了给看客们演庄重的悲剧。我所乐此不疲投入其中的,又究竟是什么?
比如,一张床难倒英雄汉?在同济校内学生宿舍找个稳定的床位,竟也难难难。


不信命运,只愿反身求诸自己。哪怕一切结果都必然是坏的,也要在过程中轰轰烈烈,努力做到最好,再光荣地惨败。我想,还是有属于自己的拒绝平庸的方式。

阅读全文...

1.14.2006

温良恭俭让

尖酸刻薄比不过李敖。诚如斯者打了一辈子仗,口诛笔伐,法庭和号子都没少享受,终至于越老越像个跳梁小丑,伟大也不过那么几年,”老年人和棒子”的风光越来越像”白发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天宝遗事了。

为文作字比不过石康冯唐。饱暖后,思淫。精溢,希望能死而不朽。于是锤炼文字,在尺牍方寸间倾注情感,青灯黄卷,博人阅毕的一声长叹。文字性温,喜静,憎 命达,不朽始得化为无数方块汉字挤入书中,白纸黑字一目了然。然日子总要继续,总要生活在别处,总比书桌复杂得多。作家再伟大,也总要直面生活本身。

毋宁温良恭俭让,认真地感受荒谬,做个调皮的儒者。“儒”,通“需”从“人”,《周易需卦》中所载,“需”为殷代巫士治礼时所带的“礼冠”。则所谓儒者, 即“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为儒者不必处心积虑积养些浩然正气,不必家国天下一勺烩一肩挑,只是种达观的态度,从容不迫:臧否人物可以超脱处之,踩到 大便可以淡弱视之,追问生命的终极意义而免除苦行僧的种种禁忌。为此等儒者,自难比胡适之,但不如适之的小儒,亦不妨自得其乐吧。
2006.1.1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