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中国方术考》 笔记 7
第六章 出土行气、导引文献概说
一、《行气铭》与丹田学说
“行气”,呼吸吐纳之术,以口鼻,通过呼吸天地之气以调节体能和神经系统。最早的出土物《行气铭》,暂称之为“觚形玉器”,铭文凡12行,每行3字,外加重文6字,共42字。
古行气家使用的丹田学说,形成于何时?
二、马王堆帛书《却谷食气》:辟谷与食气
1 却谷,也称辟谷或绝谷,指停食五谷,主要指碳水化合物。
《却谷食气》首先讲却谷,不是什么都不吃,而是“食石苇”,即一种补药,有服食程序。古人所食精华之物,除神仙家是服食“金丹”、“黄白”、“五芝”等物,一般是以有滋补作用的草木之药为主,这些药物大抵属“久服轻身延年,耐寒暑,不饥渴”之药,并且无毒,故《神农本草经》列为上药。
2 行气
据考,此帛书所述食六气之法即《陵阳子明经》佚说。陵阳子明是楚地传说中的仙人。
比较传世文献中的六气与帛书中的六气。
《却谷食气》 《阳陵子明佚文》 《广雅 释天》 《庄子 逍遥游》李颐注
东方夜半气 沆瀣 沆瀣 沆瀣 沆瀣
东方平旦气 朝霞 朝霞 朝霞 朝霞
日出气(与天相配) (从金从光)光 天气、玄气、列缺 列缺 天气
南方日中气 端阳 正阳 正阳 正阳
西方日入气 输阴 沦阴 沦阴 飞泉
黄昏气 输阳 地气、黄气、倒景 倒景 地气
三 马王堆帛书《十问》中的食气之说
1.《十问》以房中养生为主题,由十组对问组成。
(1)黄帝、天师问对
(2)黄帝、大成问对
(3)黄帝、曹熬问对
(4)黄帝、容成问对
(5)尧、舜问对
(6)王子巧妇、彭祖问对
(7)盘庚、(从老从句)问对
(8)禹、师癸问对
(9)齐威王、文挚问对
(10)秦昭王、王期问对
2.《十问》中所述“食气”大部分都指房中术,而不是狭义的行气。只有(4)较特殊,主要讲行气而较少涉及房中。对其内容试作解释:
(1)“食气”与人生寿夭的关系
(2)食气的要领:A吐故纳新,呼吸要深长徐久,吐“宿气”纳“新气”,下文也叫“出死入生”;B食气之禁;C一日四时的呼吸要领;D讲究用腠理呼吸;E积精。
四 马王堆帛书《导引图》中的导引术式
1.导引,一种“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庄子 刻意》李颐注),类似健身体操的运动,以形体的屈伸俯仰(即“引体”)为特点,也伴随着呼吸吐纳(即“导气”),与行气类似,但行气只有呼吐,不一定伴随形体运动。
2.古之导引往往以图来传授,如马王堆帛书《导引图》,共44式分3类,残损严重。
五 张家山汉简《引书》中的导引术式
《导引图》有图而无文字说明,《引书》无图但有详细的文字说明,二者有多处可以互相发明。内容分为五部分:
(1)论四时起居之事宜,大意是人应顺应“春产、夏长、秋收、冬臧(藏)”的节令来安排起居。
(2)基本导引术式(共36式)
(3)除病导引
(4)各种导引之术的益身之效
(5)论适应燥湿寒暑之道
六 “引阴”考
《引书》所述各式中有两种引阴:第一种是与“引阳”相对应,并列而含义相反。引阳指“前昔(错)手而卯(仰),极之),引阴指”反昔(错)手而俯,极之“,使普通的上肢运动,属于导引的基本式。第二种是与”引阴气“的含义相同,属于男性保养性质的房中导引,下文将作专门讨论。马王堆帛书中也多次提到“益气之法”或“治印之道”,此类技术也称“引阴”。
七 上村岭铜镜和古代禽戏
1.1956-57年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底,1612号墓出土。铜镜背面花纹包含四种动物,左龙上鹿下鸟,右边动物与左边相似,但形体较大,似与五禽戏相关。
2.禽戏除用于强身健体,还对房中术、神仙道术和后来的武术有深远影响。
(1)华佗传授五禽戏,强调适度活动,但不可过度(阴茎也应如此适度运动,即行房事),用仿生术模仿表示人的性交体位。
(2)中国古代的神仙是一种养生境界。属于方技之术的行气、导引和房中同时也都是成仙之术。
(3)中国古代的武术本名“技击”,拳法多有取自导引者。
八 行气导引与内丹术
1.道教文献中人们常常把服食金丹黄白称为外丹术,把行气导引称为内丹术,后也有将房中术并入内丹术者。内丹术的起源当早于外丹术,但它所使用的概念属于主要取自随后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外丹术。
2.丹田学说的提出当是内丹术起源的关键所在。“丹田”之称最早见于《抱朴子 地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