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和现代化4 20070123
4
现代性以与Multhus预言相反的方式向“我们”展现着美好的前景。“我们”永远太少,“他们”永远太多,眼下的问题都是暂时的,完全可以解决:只要我们相信科学和技术进步的力量,相信通过占据更广阔的领土、更丰富的资源,驭使更多的劳动力,便可以享受更加幸福的未来。或者毋宁说,我们面对的“短缺”(人口、资源等)只是因为未能将潜能发挥至极致。
人口的负担被放入全球化进程中加以审视。现代化对Multhus之诘难的回答是相信世界上总会有空间吸纳多余的人们,从而将本国的矛盾向外推给全球化进程。在这种秩序构建的现代化推进活动中,一方面在富裕地区内部,一部分人首先因为无法满足消费时代的需求而成为多余的和不被需要的垃圾,变成亟待清理的对象;另一方面富裕国家和地区得以凭借地区比较优势,借助科学技术、文化甚至是明火执仗的军事力量向欠发达地区强行推行移民计划,安置本国过剩的和不再被需要的人口。在此过程中,明明充斥着血腥和暴力的移民活动通过所掌握着的话语权来赋予其自身以道德上的合法性:只需将土著民描绘成原始、愚昧、邪恶和黑暗的即可,他们就成为需要被清除的对象,以腾出空间供移民之用。
作为“多余人”的人类废弃物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他们无法满足消费社会的规则要求。他们被斥为无能、好吃懒做、邪恶、不思进取,从而被赋予可以抛弃的公允理由——然而这种秩序本身就是被构建的产物,规则含混不清又使人无从反抗,只能被打上“无用”的标签进入废弃物的行列,成为现代化的牺牲品。
于是人们开始忧虑,穷人太多并且呈现爆炸性增长的态势,会拖累发达国家和地区,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由发达地区资助的一系列旨在“人道地”减少人口的政策由此得以在贫困地区推行。而真实的情况并非穷人太多了,而是恰恰相反,富人太多了。人们只关注贫困国家的高生育率,却忽视了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大都有着相当高的人口密度,甚至将中国和印度的所有人口都转移到美国,其人均国土占有量也不抵英国的当前值。富人太多了,他们固执地坚持既有的高标准生活水平,源源不断从穷国吸收资源能源等各种财富,并将垃圾、甚至是有毒废弃物输入并存留在那里。富人们对这种基于剥削的不平等现代化体系视而不见,只是在担忧越来越多的“垃圾“(”他们“)会影响”我们“的高水准生活方式。而事实上问题恰恰出在”我们“自身:富人们出于自身的贪婪和享受而设计并维持这样一套全球体系,消费”他们“的价值以更好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