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2005

广告

卖者争夺买者的手段通常包括:
a.价格变化(价格竞争)
b.抱着吸引更多忠诚用户的目的改良产品(针对对价格不那么敏感的消费者),投入R&D成本
c.广告。付出额外交易成本为自己谋求市场地位。
d.销售组织建设,如分销渠道等。
e.对消费者的融资支持,如贷款、分期付款等。
f.售后服务。
g.对竞争施加政治性游说。

其中a-f属于经济型竞争,a为价格竞争,b-f为非价格竞争;g为非经济竞争,供应者串通政府强制或限制买家的干预。(新古典教科书大都忽视b-f的非价格竞争,而假定零令交易成本的市场行为。)

新制度经济学分析现实经济活动后认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市场假设是不正确的。市场通常状态都是一个非完全竞争的寡头垄断市场,几个供应商之间彼 此熟悉而共同争取客户,从而存在寡头竞争的情况。其中供应者往往通过b-f的非价格竞争手段部分的培养消费者对它们产品的忠诚度,从而在一定的价格范围 内,该供应商面对的价格需求弹性相当之小,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并因而使他的需求曲线出现两个拐折点(关于拐折的需求曲线,请参照保罗斯威齐的原始论 述)。如在图中所示,当价格在P1P2之间时,企业的需求曲线E1E2的弹性非常之小,企业进入适合生存发展的市场小生境(market niche)之中。在市场小生境范围内,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产生的影响很小,只要企业能够有效控制成本不出现大的决策失误,使得成本始终盘踞在P1P2之 间,从而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企业因决策失误带来的成本损失并尽可能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去。因而企业总是想方设法进入这个市场小生境范围内并盘踞下来。影响 市场小生境的外部力量主要有:来自其他供应商的竞争会给这个企业的小生境造成压力,进一步缩小|p1p2|的值,从而降低该企业的利润;相应地,通过g (政府游说,即寻租活动,通过向政府谋求政治干预来保护其市场小生境)的非经济手段,与b-f的非价格竞争一起发挥作用,也可以带来提到|p1p2|的动 态张力。压力和张力此消彼长不断变化,使得整个经济活动呈现不停的动态流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因而不断涌现出新的知识,带动社会向前发展。

消费者会欢迎这种结果,充分竞争将带来更大的效用和更多地满足,以使购买者付出更少的钱获得更大的效益。供应者则会感到更大的压力,从而被逼着不断寻求新的知识和信息,以确保在市场竞争中至少不会落于人后,保住既有的市场份额。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