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z 有乱码
在这篇论文中,Kremer分析了从公元前一百万年到1900年间经济增长与人口变化的关系。他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进而总产出的增加,并没有对提高个人福利水平产生太大作用,而是使人口增加,通过增加人口来使人均生活水准基本维持不变。这个现象几乎贯穿了人类的整个历史,只是在最近几个世纪以来才稍有不同:技术进步所增加的社会铲除并未全部(或绝大部分)用于增加人口,而是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如何分析这个现象?Kremer用三个函数方程来模型化:
(Y代表产出,T是土地等固定资源存量,A代表知识水平,L为劳动力。出于简化的目的,资本投入量K不列入其中)
(知识的增加速度取决于人口基数和现已有的知识总量水平)
(可持续的人均产出量,或者称每个人所能得到的消费品等于社会总产出除以人口数)
以Malthus为代表的悲观派认为,社会倾向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维持可持续人均产出不便,通过增加人口来蚕食Y产出的增量,直到有一天以T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再也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整个体系一朝崩溃。
在Kremer看来,与其关注,不如更现实地假设
,
和
。当总产出增加时,人口数n也随之增加,从而使人均收入基本维持在原有水平。在社会发展的初期,技术进步较慢人口基数较低,此时人口数量对产出的增加很敏感,会迅速调整人口数量以吃光多产出的Y;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技术进步的速度逐渐加快,对y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当y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比如y*),n(y)的值似乎达到拐点峰值并随后下降。此时产出Y的增加部分更多的转移到了提高个体生活的福利水平上去。
Kremer, Michael, Population Growth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One Million B.C. to 1990.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8(August). 681-716. Available at JSTOR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