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2007

一个不着调的自我介绍

某男,年方二十许,相貌猥琐,身形佝偻,少时家贫,衲百家饭衣而初长成。拙嘴笨腮,别无所长,遂以读书为志业。试第方三次乃中。大喜,辞别老母而南下沪郊。好逸恶劳,逑好女,喜读书而不求甚解,嗜对弈而无心恋战。终日皓首穷经埋身于象牙之塔,腿毛飘飘,遂不问江湖世事,曰:丈夫拥书万卷,何暇南面百城。今信之矣。
阅读全文...

7.15.2007

《波多里诺》的真相




Baudolino的故事一共四十章,在第二十五章的时候,他,刚刚去世的腓特烈大帝的义子,带着其他十一个伙伴,以东方十二贤士的名义向东出发,希望能够抵达传说中祭祀王约翰的王国。藉由这个像极了韦小宝的波多里诺对自己身世的叙述,真相再一次变得模糊和不确定起来。

对同一件事情的讲述,可以由有意识或出自无心的择取、忽略一些内容,而呈现出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意义;也可以由讲述者本人别有用心的篡改、听众有所侧重的吸收而面目大变。一切似乎都成了可疑和不确定的符号,人们各自对其所坚信为真的那部分顶礼膜拜,再以同样甚至远过之的激情与愤怒去斥责其他人笃信着的“真相”:只有我的是真的,所以毫无疑问,你的是假的。

所以绝大多数时候,真相并不重要,因为总是存在着很多彼此龃龉的同时为真的“相”们。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哪个是真且唯一的,其余的那些不是。对人们来说,永远有一个故事在讲述,故事的意义则由讲述者和听众一同赋予,自然也就并行着若干同时为真的“相”。讲述着和听众若了解到这一点,就不至纠结在无休止的辨别真假的无用功中去;或者,干脆闭上嘴巴,说:

“我的故事讲完了。”

2007.7.15
阅读全文...

7.12.2007

Quo: Baudolino by U. Eco

(腓特烈大帝即将迎娶的妻子)勃艮第的贝阿翠斯是一名二十岁上下、美丽无比的年轻女子——至少对波多里诺来说是如此,因为自从他见到她以后,他就动弹不得,直睁大了眼睛盯着她瞧。她有一头如黄金般闪耀的头发,一张迷人的脸孔,鲜红如成熟果实的小嘴,珍珠般的牙齿,挺直的身材,谦逊的目光,以及明亮清澈的眼睛。腼腆而充满说服力的言谈、细长的身躯,她似乎以一身的优雅支配了周遭所有的人。她出现的时候(以准皇后的高贵装扮),表现出对自己丈夫的顺从以及视他为主子的畏惧,但是作为他的夫人,她也用一种让每一个请求都像命令一样的优雅手段,来表达一个妻子自身的意愿。如果我们要补充一些赞赏,应该提到她对于文学的精通、对于编写乐曲的熟悉,并能够以悦耳的声音吟唱。波多里诺最后下了结论:如果她叫做贝阿翠斯,是因为她真的宝贝如翠玉绸丝。

Baudolino, by Umberto Eco,杨孟哲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3月,P50

阅读全文...

7.10.2007

2007年7月3日 合影

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我没有出现在这张照片上

Posted by Picasa

阅读全文...

7.07.2007

一着之下,损失全部人品值

在这个很复杂很漫长难度很高且无法存档重来的rpg游戏里,我在一着之下变成十恶不赦的大恶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