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2007

韦编三绝(内容酸,慎入)

1

小的时候脑子聪明一些伶牙俐齿,对事情反应很快记得也牢,老爸深以为然觉得这孩子智力不错,是块可以雕琢些许的材料,于是托关系求情把我早两年送进了小学。5周岁的我坐在一年一班第一排,第一堂课上四十分钟里低眉颌首沉默不语。班主任大为诧异,不懂这孩子似睡非睡在干些什么,下课铃一响径直走下讲台来到我的座位前,低头一看——

一根火柴棍,我低头摆弄了足足一节课。

于是被要求双手背在身后,抬头挺胸笔直坐好,不许搞小动作不许乱动乖乖听讲。第二节课铃响后,情况有所改变——

四十分钟里,我举了四次手,要求去厕所小便。

第一天上学于是以老师的哭笑不得而告终。她告诉我爸爸:这孩子年龄太小,对老师讲课的内容完全没反应,还是领回家取过两年再送来吧。老爸好说歹说软磨硬泡。老师念在我虽调皮捣蛋却只是自顾自地玩,上课不喧哗不乱动不与其他同学讲话不影响班级秩序,遂网开一面说这样吧,先让他试读一个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如果不及格,就真的领回家过两年再来读吧。

我得以在大了一号的托儿所里度过了四个月。四个月过去,期末考试大限遂至,老爸专程向部队请假半天,骑着自行车载我去学校参加考试,一路上忐忑于是该让儿子留级一年还是带回家两年后再送到学校来。没想进得考场后情况大有不同:考汉语拼音发音,原音啊哦鹅咦乌鱼,辅音博泼墨佛得特了呢我给背得滚瓜烂熟;考看图说话,一只小鸭子冒雨去上学我给讲得声情并茂。

有惊无险,保级成功。

2

不敲寡妇们不挖绝户坟,上课不破坏课堂秩序,不调皮到让老师面子上下不来台,只在私下里自顾自地玩,偶尔听听讲,卖弄些小聪明;反正自己想问的问题老师也回答不上来。考试成绩不居下不靠前,永远在中游晃荡,永远被老师认定是支“潜力股”但永远“潜”而不“浮”。觉得学习也就这么回事:反正考完试就都还给老师了,知识学它何用。《为了四十一个阶级弟兄》一点都不好看,不如低头翻十万个为什么。

仗着老天给的小聪明,偶尔努力个把礼拜,我有惊无险地上了大学。激动得老爸老妈手舞足蹈,直感叹上天毕竟还是公平的。老爸73年高中毕业,一切上大学的路都被文革堵死,在家死活拖着不去工作等了三年,实在等不下去了,只能76年穿上军装进了部队,提干进城,和文字打了一辈子交道,在橄榄绿下为国防事业鞠躬尽瘁奉献青春,再也无缘大学殿堂了。儿子考上大学对他们来说,是圆了父辈深埋在心底几十年的一个梦。99年初秋,老爸带着儿子去大连理工报道,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走过研究生宿舍区的时候,感叹:什么时候我儿子能住进这几幢楼呢……

我在心里悄悄回答:四年后。

(没曾想,一不小心八年过去了,我再一次“不慎”超额完成任务。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3

目标有了,从前一招鲜吃遍天下的利器却似乎实效了。

小聪明不再管用。能考上这所大学坐在同一个教室朝夕闻道,本身就表明大家智商差别不大。你聪明,别人不见得比你差。狂玩狂疯一个学期,考试前一天捧着书和笔记在楼道里熬一个通宵,依然门门全A的牲口大有人在。这是个很现实的世界,竞争白热化到近乎残酷,而总有许多人带着与生俱来的天分和才华、后天的权势和金钱加入战阵,他们的起跑线就领先我好远好远。发令枪一响,差距已经形成。

没工夫心生艳羡目瞪口呆或是怨天尤人。只能埋头向前。推翻此前的一切优越感和自鸣得意,谦卑、恭谨、踏踏实实,把身子伏低到尘土里去,再缓慢而扎实的慢慢站起来。耐住性子,书要一页一页地看,知识要一点一点的记。假以时日再回头看,才知道:原来自己很笨,可很笨的办法竟然也还算有效。

03年夏,在家和老爸大喝一通,烂醉。几天后走进四年前老爸念念不忘的那几幢宿舍楼之一。其中有张床位是我的。

4

生活一如既往。漫长的马拉松仍在继续,跑进了前一个方阵,没工夫庆祝,更激烈的竞争旋即而至。于是继续放低身段,一页页的读书一个字一个字的记笔记,用最笨的笨办法和无数聪明人们争夺资源,刺刀见红。

渐渐发现,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事情根本不需要多高的天分或智商,都不过是普通平凡到如一介尘土的毫不起眼的工作。做这些工作的人也因而毫不重要,不过是一个个可以完成此项功能的符号,一条流水线上的零件而已,并无任何特殊之处。没有什么人是不可替代的。

那么,所谓的成功,就是把这些再平凡不过的小事认真做好。说人成了工具也罢,说人在被社会异化也罢,当一切牛逼理想都轰地烟消云散,人的价值也就体现在这小小的用处上了。

所以读书和工作皆尽心尽力。总是给自己设置跳一跳触得着的目标,努力实现它,再设置下一个跳一跳触得着的目标,再努力实现它。得之不狂喜,失之不馁丧,聚砂成川,累积跬步以致千里,耐心地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所以机会来了,才不会错过,两手空空眼睁睁任它溜走。

5

在路上的第七个年头,离开大连来到上海。一切从零重新开始。新城市新学校新专业,一切却也和当初一样:永远都只是在路上。

只是心态已和当初不同。不再如赌气般执着于最终目标的实现,系弥补父辈因文革耽误的缺憾,或是反击别人对我的轻视和侮辱。如今,那个学位之于我已不再是一切奋斗的终极目标;甚至,似乎目标本身也已不再重要。过程才是一切:每天都踏踏实实读书工作,摸到点滴积累起来的成绩而无愧于身。世界的中心已不再是与谁斗争一较高下,而变成了日省吾身,看今天的我比昨天有了哪些进步。韦编三绝,享受汗水艰辛带来的喜悦。

20071010


阅读全文...

10.09.2007

Apocalypse

“启示”Apocalypse这个词就是“公开”或“揭露”的意思。最后审判就是查出 所有的秘密并将每一个最细小的罪孽都暴露在阳光地下。它象征着严格执行的惩罚制度如何使生活成其为生活。在末日当天,终极的真理、终极得到的清算、终极的 现实整顿完全互相重叠。最后审判是法律与秩序的全胜,世界因而最终达致理性化。地狱中的惩罚场面揭示出人类为拥有今天的大规模、繁荣、相对祥和的官僚社会 而必须付出——实际上已经付出——的惨痛代价。而天堂里和平、和谐的景象则揭示出我们有机会获得的好处。

——《预测未来:剑桥年度主题讲座》华夏出版社2006年
阅读全文...

10.03.2007

10月3日流水账

blog更新的并不是很频,原因并非是无话可说。似乎只有酒精能撬开这张嘴,露出一点点缝隙,吐露些有的没的可讲可不讲的东西来。其他的都好像是一锅粥, 旺火熬煮,咕嘟咕嘟冒泡,却不知道什么时候盛出来端给人吃。一切都在这种不确定的疑虑状态下跳跃性发展,让人连去控制生活的欲望都没了。

嗯,唠叨了一大堆没用的话。该说些更没用的了:

为了庆祝祖国诞生五十八周年,今天我骑自行车从嘉定校区冲回本部,再冲回嘉定。用时一整天,晒的像块黑炭。5点半回到嘉定校区,双脚重新塌回地面之后,发现双腿颤抖不止(帕金森综合症?)

昨晚几个老博鬼鬼祟祟的冲到安亭腐败了一顿小肥羊,被一块钱一瓶的啤酒打败了——这怎么能叫作啤酒呢,几乎就是水... 腐败结束之后,大家又鬼鬼祟祟的回到学校,猫到一个宿舍里看电影,Ocean's 13。嗯,流水帐记述完毕。

明天要开始上课了,“当代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讲座”。可以拿几篇论文去课堂上看...
阅读全文...

9.20.2007

半年读书小结(Mar.07-Sep.07)

07年春起重回象牙塔,在三寸书桌之外发生了很多事情,心情大乱,读书计划大受影响;
博士阶段又换了个专业,又要恶补很多数学和专业课知识,也都是要花大力气补基础的事情,因而不敢如以前般肆无忌惮的“挥霍”时间于这批“闲”书上;
纯就读书而言,按照起初的计划,将阵线和范围进一步收缩,读书量继续锐减,且更多集中于所学专业的教材或经典内容上去。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供我去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挥霍,无可奈何。


I.闲书类

01.古拉格群岛,三卷本,索尔仁尼琴著,田大畏等译,群众出版社1982年
很古老的包装,已经有些破旧不堪了,拿在手里直担心会不会把它翻烂。关于它的内容,不愿多说。反动要偷着来才行。

02.为什么读经典,卡尔维诺著,黄灿然、李桂蜜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感 叹于马齿徒增,想像力日渐枯竭,写不出那种"浑身上下满是小鸡鸡"(冯唐)的文字来了,下笔枯燥干瘪,一点神韵都没有,越来越不像样子。涂抹在日记本上的 字,渐渐地连自己都不忍去看。作为"拿什么拯救你,我可怜的想像力"的解决方案,(始终对大学时代读过的那本《树上的男爵》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在卡尔维 诺的指挥下,欣赏经典如何。
随手记下一段:"阿里奥斯托真正的情色,与其说是实现,不如说是期待,最初的不安和挑逗"。(83页)
以及一首小诗:
"她的肌肤比雪还洁白
比触摸象牙还光滑
她一对圆圆的小乳房
活脱脱像白干酪

乳房之间一条沟,就像
早春两座小山丘之间的
荫谷,它在冬天时节
落满松软的白雪"

即使是描述情色的诗歌,却也读不到色情的贪欲,美感都涂在纸上了。无比欣赏中。


03.我的哈佛岁月,李欧梵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04.浪漫与偏见,李欧梵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两本李欧梵,读书的目的与看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类似。不复赘言。

05.退步集,陈丹青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8 月份去山西出差10天,带着两本书,一是李欧梵的《浪漫与性情》,一是陈丹青的《退步集》,都是临出发前一天在学校嘉定校区的图书馆随便抽出来装进书包 的。很惊讶陈丹青竟然是上海人,写出的文章却颇大气,完全不似此前我心目中对上海文人的评价了(参照余秋雨之类)。写了一些读书笔记,都留在日记本里了, 尚未打算敲到硬盘中来。

06.波多里诺(Baudolino),埃科著,杨孟哲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3月
中文版的韦小宝。我今年看过的最有趣的一部小说。Blog上贴过关于这篇小说的帖子。


07.满洲开国史讲义,孟森,中华书局2006年。
我 所在的这所理工科大学的分校区图书馆里,历史类著作只占据了半个书架的位置,看着可怜。却突然多出了孟森一系列的几本书来,纯粹出于个人兴趣使然随便挑出 了这本书来读,不想就再也放不下了,一口气读完。记了不少笔记,并曾将其中的一些内容发到blog上了。这里就不再多罗嗦。

08.洪业:清朝开国史,魏裴德著,陈苏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理由基本同上。这本书读的比较吃力,对魏培德先生更是心向往之。记了更多的笔记。有些沉甸甸的感触,但毕竟不好多说。
如, 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的制造者是汉族降军,其行为纯对本民族百姓的血洗屠城,纯粹为了满足赤裸裸的兽欲和金钱的贪欲;与之相比较,精锐满洲兵在镇压陕西叛乱 时,同样是屠城,却像机器一样冷冰冰而精干高效:先是调集满洲精锐部队围城,随后向守城将领劝降,威胁道如果投降,官兵百姓皆幸免遇难,否则血洗屠城定不 饶恕。在数次劝降失败后展开进攻,首先动用红衣大炮轰破城墙,随后铁骑部队踏入血洗,不抢夺不劫掠,完全是为了不留活口而杀人,行动完毕后放火烧城。这样 血洗一座城池之后,陕西其他叛乱的城市很快就纷纷投降了。

09.货币战争,宋鸿兵著,中信出版社2006年。
9月16号下午购于复旦等公交车处的流动书摊,盗版,10元。我是抱着猎奇和传奇故事的心态来读这本小说的,觉得蛮有趣。但从严格学术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则偏颇较大:缺乏严谨的论证,缺乏翔实的数据支撑和严谨的逻辑论证,先天不足之下作者的观点也有点像是耸人听闻了。

10.神祗.坟墓.学者:欧洲考古人的故事,西拉姆著,刘迺元译,三联书店2001年
很有趣的小册子,考古学方面的,几个19至20世纪的重要考古发现都有介绍。我是在五一期间的课堂上偷偷读完的,那些课实在无聊,名为《管理学前沿和经济学前沿》,讲的都是… 对这本书中讲述的玛雅历法印象深刻,还专门描摹了玛雅月历的各种符号,觉得很像是漫画,呵呵


II.非闲书类
11.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by Stephen G. Gecchetti, 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版,2006年1月
出 于扫盲的目的读的这本书,做了很厚的笔记,对金融相关内容有了最粗浅最入门的了解。本书难度很低,几乎不用高等数学知识,适合像我这种入门级的读者。捎带 着说一下,影印版与原版相比,对其中的某些内容作了改动,比如讲述中央银行的一章,述及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改编版的编辑干脆将此章全部删去了。不知道 用意何在。就好像《废都》中的"以下作者删去xx字"一样,更加撩拨起我对这部分内容的兴趣来了。希望有机会拿到原版的时候,可以满足自己的窥探欲望。

12.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 from Elementary to Intermediate. By Ajit C. Tamhane, Dorothy D. Dunlop etc. 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版,2006年1月
补的一些统计学知识。只是不懂为什么要改编一下影印一下,很好奇手里的这本"改编"后的影印版教材和原版教材相比,会做了哪些改动。



其 他的,应该还读过一些书。不过想不起来了,也觉得自己列这个读书小结越来越没有意思:看过的很多内容过眼即忘,可是偶然翻开日记,里面明明写着"×年×月 ×日,××书读完"。于是更加惭愧于自己日渐颓势的记忆力和阅读量。书单列的越长,表示这半年读的书越多,可再重新看到这些书,又是另一种折磨--看得多 忘得更多,以及,更多计划中要读的书根本就没有抽出时间来看,计划一而再再而三的向后推迟,懒惰啊懒惰啊。
所以不打算搜肠刮肚翻遍日记本继续寻找这半年还看过哪些书了。

手头正在看的书还有数本,没有看完。留着列入下半年的读书小结好了,如果下半年能把它们读完的话…
阅读全文...

9.13.2007

blogspot又可以直接访问了

突然间是再一次封锁,然后是漫长的冬眠期,然后突然间,blogspot又可以直接访问了。

一切恍如隔世。
阅读全文...

8.30.2007

买了CFA Level 1的教材+Schweser Notes

160大洋。开始下功夫了
阅读全文...

8.27.2007

我得承认

又是半年了,又该做一下这半年的读书小结了
阅读全文...

8.02.2007

吴妈

近来用不长不短的时间想通了一个道理。它浅白易懂到了只凭大白话就可以表述得一清二楚。可我偏偏和它较了这么多年的劲。

我挂断电话蹲在中午十一点的路边树荫下,大汗淋漓,身前是车辆都懒得往来的郊区公路,身后几米开外一堵阔墙横着一字排开,隐约透出墙内几幢恶俗洋房的龟头部分,看起来像是西洋风格,煞是劲头十足的装逼犯派头。墙上用屎黄色仿典雅字体写着“莱茵xx,德式精品居住社区”。

孙子。仿德式建筑都有裸女沐浴图画在外墙的。你唬不了我。

于是起身,连刚刚坐了一屁股的土也不掸,潇洒甩甩头,扭身跨上刚借来的自行车,拐上公路向回骑。学校大门越来越近,内里矗立着巨大的图书馆,楼体颜色清冷,直上直下做通天塔状,以深沉浑厚的声音向往来行人介绍:臣阳具伟岸。

我顿悟于这硕大无朋的阳根之下,从此告别一切牛逼理想,纵身扑向这无限美好的大千世界:决计自此学外语,吃洋饭,学点金融 诈诈骗,但求毕业后顺风顺水,年薪百万。到那时把钞票垒成板砖状一沓一沓,若长了肚腩就塞手包里,没有肚腩就扎在裤袋里勒着,横着晃上街,看谁不顺眼就用 绿纸抽丫的,边抽边骂:谁让你长这么帅来着!

到那时,再找间茶馆坐下来细想:那么,07年那场酷暑里我亲手埋葬了的,又是谁?
阅读全文...

7.27.2007

一个不着调的自我介绍

某男,年方二十许,相貌猥琐,身形佝偻,少时家贫,衲百家饭衣而初长成。拙嘴笨腮,别无所长,遂以读书为志业。试第方三次乃中。大喜,辞别老母而南下沪郊。好逸恶劳,逑好女,喜读书而不求甚解,嗜对弈而无心恋战。终日皓首穷经埋身于象牙之塔,腿毛飘飘,遂不问江湖世事,曰:丈夫拥书万卷,何暇南面百城。今信之矣。
阅读全文...

7.15.2007

《波多里诺》的真相




Baudolino的故事一共四十章,在第二十五章的时候,他,刚刚去世的腓特烈大帝的义子,带着其他十一个伙伴,以东方十二贤士的名义向东出发,希望能够抵达传说中祭祀王约翰的王国。藉由这个像极了韦小宝的波多里诺对自己身世的叙述,真相再一次变得模糊和不确定起来。

对同一件事情的讲述,可以由有意识或出自无心的择取、忽略一些内容,而呈现出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意义;也可以由讲述者本人别有用心的篡改、听众有所侧重的吸收而面目大变。一切似乎都成了可疑和不确定的符号,人们各自对其所坚信为真的那部分顶礼膜拜,再以同样甚至远过之的激情与愤怒去斥责其他人笃信着的“真相”:只有我的是真的,所以毫无疑问,你的是假的。

所以绝大多数时候,真相并不重要,因为总是存在着很多彼此龃龉的同时为真的“相”们。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哪个是真且唯一的,其余的那些不是。对人们来说,永远有一个故事在讲述,故事的意义则由讲述者和听众一同赋予,自然也就并行着若干同时为真的“相”。讲述着和听众若了解到这一点,就不至纠结在无休止的辨别真假的无用功中去;或者,干脆闭上嘴巴,说:

“我的故事讲完了。”

2007.7.15
阅读全文...